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官【宣】12.14【名师点评】第86期 记者:执白 52320V娱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0 于 2021-12-17 18:27 编辑

【名师点评】第86期


记者:执白

来源:VV音乐-VV主诵认证歌房-30003




   经典诵读,名师点评,演绎人生精彩。2021年12月14日19:00,在VV音乐30003VV主诵认证歌房,官方栏目【名师点评】第86期如约与你见面。知名朗诵导师王伟现场精彩开讲《朗诵与审美》,指导大家诵读经典诗歌《再别康桥》《致橡树》,一起分享诵读的声音之美,一起感受朗诵艺术的魅力。




   当晚北京时间19:00,主持早起的鸟儿走上视窗舞台,为本期《名师点评》致开场词。欢迎广大诵友来到歌房,为了提高诵读者的朗诵水平、提升主诵参赛信心、调动积极性。今晚特别邀请了知名诵读导师王伟,为大家开讲《朗诵与审美》。王伟老师,全国“巅峰诵读”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认证朗诵教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 音频组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有声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副秘书长,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最高人气奖、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廊坊市朗诵协会会长。他的朗诵风格独具特色,激情澎湃。




   每个人都是朗诵大师,发现你自己的美。在主持早起的鸟儿的邀请下,王伟老师上麦,开始了《朗诵与审美》的专业讲座。什么是朗诵,朗诵就是“借用别人的词(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情”。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目的地不同,故而对朗诵的观点不同。这就是个性的差异化,呈现的审美标准、朗诵的状态不同。选择这两个入门级的作品,更适合朗诵。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朗诵。因为作者的原因,《再别康桥》适合男声,《致橡树》适合女声,但不绝对。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致橡树》是一首绝美的爱情诗,其作者舒婷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诗人, 她宣扬的且被人接受的对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的彻底否定也的确激励过整整一代人。《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借别人的词,抒自己的情。王伟老师谈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人生在变,喜欢的作品也在变。首先是做到“合理”。朗诵是个过程,心里要有“根”,内心有“抓手”。上来就“炸开”不合理。二是从文本出发,作者为什么要那么写,其创作的心境、环境和人生经历等理解,从声音的追求,回归到作品本身。诠释的作品更立体更合理。三是,为什么朗诵。从审美角度看,朗诵是艺术,是思想传递的过程。朗诵不仅仅是大声的诵读,传递信息要准确、强度(能量)要够。学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譬如徐志摩、舒婷他们的作品,转移到自己身上,达到情感传递,传递给你想表达的那个人,讲给那个愿意听故事的那个人。“用别人的词,合理地抒自己的情(感)”。借用天地人和,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天是作品,地是观众,人就是作者、诵者,最终达到作者、诵者和观众三方一起分享作品的魅力所在。




   感恩遇见,感谢有你。互动环节里,百川、绿叶树、澄然、晓欣欣、和兑·静听荷声、小阿峰、静静·雅柔传媒、欣悦等,先后上麦诵读了《再别康桥》、《致橡树》。王伟老师给予了他们细心的点评和指导。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朗诵是艺术,对于经典作品,我们要有一个敬畏之心。诵读中最有效的“招”就是做到真诚。二是寻求变化,不能千人一面。找到自己声音输出最舒服的状态。三是朗诵是有声语言与听中产生共鸣的过程。是作品情感、思想的传递,是作品逻辑(层次)、内涵(审美)的传递。声音不能太大,娓娓道来,自然舒适,不能给观众压迫感。最后他鼓励大家,“不用在乎你与那些朗诵大家的差距有多远,而是在乎我与观众的心有多近”。本期《名师点评》在主持早起的鸟儿的美好祝福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5232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