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刘伶·月光下埋葬的风骨

分享到:
夜里推窗,看月光洒落一地,苍老的枯枝倾斜着树的背影。凉风总是无影无痕,抚触我夜晚寂寥的思绪。万物究竟沾染了多少灵气,在每个流失的瞬间又装点了多少人的梦?人生若一叶不系孤舟,在苍茫的江海上漂浮,过尽风浪与浮沉,这是一种放逐还是一种追寻?

  当玄风吹遍魏晋的天空时,悠然独畅的意蕴与纵横飘逸的风骨落在名士的衣衫上。而竹林七贤将这种风韵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游走于竹林,纵情所系,尽情所好。将酒趣融于乐曲,将乐曲融于山水,将山水融于玄谈。而饮酒最甚的莫过于刘伶,他走在竹林泽野中,不争世俗,酣畅狂饮。昨晚网上有个朋友说,他在饮酒,我问他有何下酒菜。他告诉我月色、雪影即是下酒菜。此话令我心好一阵颤动,如此清雅的闲致,今人可谓难得一见了。酒可以遣怀,可以泯去人生的苦闷,可以让灵魂飘飞到遥远的境界。七贤中无一不好酒,阮籍醉酒能啸,任性不羁;嵇康酒色同体,令人自枯;山涛饮酒不多,八斗未醉;向秀酒色淡雅,欣然自往;阮咸嗜酒于盆,与猪同乐;王戎酒味清香,不舍酣饮;刘伶举杯泽野,妙趣寰中。刘伶为人沉默,韬光沉饮。可以想象他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脱衣裸形,酣然畅饮,醉死便埋。这景致想来让人心痛,在他放诞无度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的无奈与痛苦?在那个政治凌乱的年代,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刘伶,只能浸泡徘徊在酒杯里了。

  刘伶用放浪形骸来摒弃虚伪的世道,格守着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阮籍穷途而哭,凄怆无比;刘伶醉死便埋,土木形骸。当烈酒醉透了灵魂,其间的苦痛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深切的体味,其间虚妄的快乐也只有遗形忘骸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嗜酒长啸,琴趣萧散,泼一纸水墨风情,弹几曲丝竹清音。在远离尘寰喧闹的竹林中,抒发情臆、排遣苦闷,涤荡心志,寄托生命。刘伶逃避了黑暗的乱世,是真正的沉醉在酒杯混沌的世界里。当儒家思想日益衰退,而玄学却渐渐盛行,名士们放逐自然,崇尚无为。刘伶在避世隐居,纵酒酣饮中,

  也曾入仕朝廷,但他崇尚无为的思想与门阀贵族的功利礼教治天下的思想不融,终被罢免是肯定的。刘伶无争,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独自飘然在天地万物间,唯酒作陪。他将一生的情感沉郁饮进酒盏里,以命相系。混混痴傻地饮,潇洒迷糊地饮,饮得不辨世事俗理,饮得忘古丢今。刘伶孤傲旷达,高洁寂寞,在悲凉的人世里觉醒。饮出一个名士的豪情与沉着,饮出旷世的神韵与风骨。

  民间有个传说,杜康造酒醉刘伶,一醉三年的故事广为人传。然而在这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后面,却也无法遮掩名士的忘世之心与无奈。人生只有在大悲大痛后才会有大彻大悟,刘伶醉于棺木中三年,通脱万事。然而他是否真的醉了?也许他内心早已清醒地洞悉世间的一切,他只是借酒将自己带进那个虚无荒诞的境界。他欲隐而无处可隐,唯有一醉解千愁。刘伶的《酒德颂》,是其唯一存世的文章,文风恣肆纵横,放浪形骸,写尽他纵酒生涯。魏晋名士或寄情于山水,或寄情琴音,或寄情丹药与宗教,避俗叛世,演绎着不同的人生。他们如同无数漂流在江河的孤舟,追寻着各自的归宿。而刘伶最终就是嗜酒寿终,也算是完成了他自由的人格精神。

  如果刘伶离开人世时是醉的,现在也该醒了。我不知道隔了千年的灵魂是在月光下丰盈还是消瘦,但我知道而今的竹林已无当年的清宁闲逸。再也寻不到随意横放的古琴,再也不会有人怀抱一坛老酒踏月行走,再也回不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空。试问,那个对月饮酒的网友,此时又会滋生怎样的感叹?是否坚守着一份寂美,等着知己去心痛?还是将蚀骨的疼痛化作一声轻喟的叹息?群山之间,翠竹丛生,那些忘形的阳光,可会照透每一个潮湿的角落。而终其一生不肯入世的刘伶,你清凉的寂寞,玄远的情思,或许也只有流云能解,只有回风可知。

  无声的岁月失去了韵脚,只余下久远的故事随着河水潺潺地流淌。当我打捞起那枚刻着七贤灵魂的竹叶时,又怎是心痛所能了得。一弯瘦怯的下弦月,又何曾有过圆满。在怅然的过往时光里,已不能停留。人生还有好长的路,我得走完。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