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论爱心接力激励机制的必要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704793023 于 2013-9-1 19:13 编辑

道德是滋养文明的大地,而不是笼罩真善的天空。做好人必须有好报是推行道德的根基。《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年,故事阐明孔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道德标准。道德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好事。孔子是在倡导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让更多人在面对做好事的风险和代价时,表现出义无反顾。其实倡导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道德那就是错的。道德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人由心向善而行于善。倡导高道德标准根本上就是剥夺绝大多数人的好人权利。
“毫不利人
专门利己”使当代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几近沦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道德更是飞速下滑。为富不仁和仇富心理是那样鲜明的对立和存在着。人们不敢也不愿做好人好事了。如今“见义勇为基金”的设立,就是道德拉升的举措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倡导做好人“应该”有好报。
做好人莫过于做慈善,而做慈善是需要资本的。“慈善是富人对穷人的责任”的说法显然不包括现代慈善的全部,因为这种责任不是可以强迫的。更何况,富人用于公益慈善的财富还是相当有限。众所周知,慈善本身不能造血。慈善行为只能给弱者一些关心,解决暂时性的浅表性的问题。
2013515日,在北京昌平的之光特殊教育学校为“温暖智障少儿”项目做公益捐赠时,听王丽娟校长介绍: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全国已经有200多家这样的学校解体消失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严重缺乏特殊教育师资。王校长不无自豪地告诉大家,她们中有一位老师15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难道不是又一个倡导高道德标准的例子?试想;没有收入或收入极少,怎么会有人成为这样的老师?即使来了怎么会有工作热情?果真来的又有几个具备专业的老师?如果有大量的资金给予,让这些老师享受着高收入,那么在就业如此困难的当下,这个专业能不变成热门专业?还会缺乏这样的师资吗?这样的学校就可以良好存在并欣欣向荣发展,这该给社会解决多少问题?很显然,九九归一,还是钱的问题。既然慈善和学校都不会造血,那么就要靠大量的公益推广,是捐赠款的到位持续而稳定,方能有力保障。
如果你愿意加入爱心接力互助大家庭请与我们建立联系。
新理念爱心接力理财家园探寻和践行现代公益慈善,崇尚真善美,我们真诚地接受慈善互助文化的洗礼;用诚实辛勤的劳动,在公益互助的框架内实现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因为做好人有好报,才可以让人们从善如流,更愿做好人、勇于做好人、永远做好人。如果你愿意加入爱心接力互助大家庭请与我联系:13390240639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