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台上台下张火丁 3

分享到:
十八 强素质攻读研究生(1)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演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继承这门艺术。张火丁三年的京剧研究生班学习生活,强化了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对京剧艺术的领悟和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向新艳秋学《鸳鸯冢》
1998年3月3日,中国戏曲学院正式开学,张火丁决定先学一出昆曲,导师是李金鸿教授。李教授是学院很有名的老师,从教多年,当年曾是中华戏校金字科的学生,对昆曲很有研究。张火丁向李金鸿学的第一出昆曲戏是《金山寺》——一出集唱念做舞并重的戏,和张火丁同课堂的还有李海燕。
李金鸿作为名师,自然技艺不凡。他教戏特别认真,对每个动作都亲自作示范。他的身上表演出神入化、美不胜收。当时张火丁每周有三节课是跟李金鸿学戏。其它课目有英语、音乐导读讲评、中国戏曲史、导演概论讲评、舞美导读讲评、戏曲角色创造、中国文化史论等。晚上是计算机课和视唱练习。每天课程安排得很满,张火丁开始有点吃不消,后来就慢慢地适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课堂生活结束了,下一步便要回团进行实习和演出。张火丁当时向学院提出,要去南京向程派大家新艳秋学习程派艺术的想法,目的是为了补上这学期程派的专业课。校方同意了张火丁的请求,张火丁便利用这段实习的时间去南京向新艳秋学戏。
新艳秋,1910年生人,原名王玉芳,又名王玉华。9岁时随其姐姐梆子名旦珍珠铭习艺,曾用艺名月明珠,11岁时拜钱则诚为师改习皮黄。15岁以王兰芳艺名演出《贺后骂殿》,其兄王子祥为其操琴。兄妹均酷爱程派艺术,本欲拜程砚秋为师,因程砚秋当时不收女弟子,被程砚秋婉言谢绝。自此后,每当程砚秋有演出,兄妹二人必去“偷戏”。由其兄记谱,自己默记唱念做舞,回家后在月光下练习,看着自己的影子找毛病,有时直到天亮记熟为止,可见当时新艳秋学戏之不易。戏剧大师齐如山看到新艳秋酷似程砚秋,建议她改为新艳秋。新艳秋痴迷京剧艺术,善于博采众长。她17岁时拜梅兰芳为师,18岁拜王瑶卿为师。但新艳秋对程派艺术梦牵魂萦,必欲学之而后快。她在学习程派艺术中曾得到郭仲衡、侯喜瑞、芙蓉草、穆铁芬等人的帮助。在新艳秋19岁那年,她通过王又荃暗中得到不少程砚秋的新戏剧本,在公演《鸳鸯冢》时又由王又荃配戏,程砚秋发现后,一怒之下将王又荃辞退,被当时梨园界称之为“鸣和社倒戈”。1932年,程砚秋赴欧洲考察一年多,新艳秋则抓住有利时机,与程砚秋剧团演出诸多程派剧目,享誉一时。新艳秋执著地私淑程派,着实不易。1933年后,新艳秋又陆续编演了《遇虞姬》、《琵琶行》、《春闺选婿》等,在菊坛产生过轰动效应。抗日战争前夕,在程砚秋专事教学和研究后,赵荣琛与新艳秋相聚于秦淮河畔。当时赵荣琛出任南京市京剧团团长,新艳秋则定居南京,授徒传艺,也偶有演出,二位时常相互观摩和切磋技艺。1957年,在南京市第三届戏曲观摩汇演时,赵荣琛主演辍演已久的程派名剧《文姬归汉》,新艳秋则展览演出《三堂会审》,双星并耀,一时成为梨园佳话。1994年,84岁的新艳秋晋京演出《玉堂春》与《贺后骂殿》,依然显示出不俗的艺术功力,令人称道。

十八 强素质攻读研究生(2)

新艳秋在学习程派艺术中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卓尔不群、自成一家,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韵。梅兰芳称她为程派的大师姐,原因是新艳秋学程派早,年龄又比程砚秋仅小6岁。她学习程派艺术的过程,也正是程派从形成到鼎盛的过程。加上她又得梅派、王派之艺术熏陶,使她具有了丰厚的艺术底蕴。
张火丁选择去南京向新艳秋学戏,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她对新艳秋向往已久。早就有向这位前辈艺术家学戏的念头,可惜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在研究生班的实习阶段,正是向新艳秋学戏的良机。
自赵荣琛谢世之后,张火丁一度很困惑,师父走了之后,自己今后该向谁学戏?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她。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开学后不久,她便把自己想跟新艳秋学戏的想法对学院教务处的同志讲了,校方十分支持。但考虑到新艳秋年龄大(当时新艳秋88岁),接到北京有困难。张火丁对这种状况十分理解,便向校方提出利用回团实习的机会去南京向新艳秋学戏,校方同意了张火丁的要求,并决定给新艳秋课时费和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张火丁事前与新艳秋素昧平生,只是1993年在中国戏曲学院与冯牧一起观摩了新艳秋的《贺后骂殿》,新艳秋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给张火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她的艺术思路启发很大。赵荣琛在生前也跟火丁谈起过新艳秋,说她对程派艺术掌握得多,唱得早,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这些都是触动张火丁向新艳秋学戏的动力。于是,张火丁将自己准备向新艳秋学戏的想法跟师娘说了,师娘也十分支持张火丁去向新艳秋求艺。
1998年6月4日,张火丁立雪程门的南京之行开始了。在江苏省京剧院作曲家续正泰的介绍下,张火丁登机去南京求艺。由于走得苍促,加之天气炎热和晕机,到达南京时,张火丁几乎连讲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5日上午,在续正泰的陪同下,张火丁来到了新艳秋家中。当张火丁第一眼看到新艳秋之后,一种酸楚之情油然而生,她未曾想到这位名扬中华的程派大家竟是一个干瘦的老太太,更未想到这位梨园名伶生活条件如此之差。屋子里面只有硬板床和一把极为普通的木坐椅,一台小得可怜的电视机,老人家的穿着也十分简朴。不难看出新艳秋老师晚年的清贫和孤独,当时陪伴她的只有她18岁的孙女薇薇。张火丁的到来使新艳秋十分兴奋。老人家在电视中看到过张火丁的演出,对张火丁并不陌生。在这之前,她得知张火丁是赵荣琛的弟子时,便表示愿意教火丁。
成就梨园佳话
新艳秋与张火丁达成了共识,教授火丁的第一出戏是《鸳鸯冢》。别看新艳秋已年近九旬,但她记忆惊人,说起戏来思维敏捷,见解精到。她就《鸳鸯冢》中的王五姐与《锁麟囊》中的薛湘灵两个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作了比较和分析。她对火丁说:“人物的性格主要靠自己琢磨。”老人家不厌其烦地教火丁唱腔,说只有口传身授才学得扎实。在走身段时,由于新艳秋年岁大了,张火丁只得扶着她走。这样有时也走不出来,倘若走错了重走,走对了老人家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张火丁再一遍又一遍地练,直到老人家满意、自己熟练了为止。经过十几天的时间,张火丁便把《鸳鸯冢》这出戏拿了下来。当看到张火丁将戏学会后,新艳秋会心的笑容写在了脸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新艳秋有时也给火丁示范身段表演,使张火丁从中隐隐地看到了老人家当年在舞台上的大家风范,同时更深地体悟到了新艳秋这位老艺术家对京剧艺术的挚爱。
新艳秋虽然在身段表演上受到年龄的局限,无法展示昔日的风采,但她依然表现出“一种大气”,是大家的气度。这时张火丁方深深地感受到,赵、新两位老师,风格迥异,在艺术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一个字——美。赵荣琛具有阳刚之美,而新艳秋具有阴柔之美。令张火丁感受最深的是,二位老师都有着博大的胸怀,他们都不保守,都没有门户之见,他们是惺惺相惜,相互倾慕。赵荣琛在给张火丁传艺时,曾多次说到新艳秋表演的精美之处。当张火丁将赵荣琛传授的《荒山泪》中的水袖和身段表演给新艳秋看时,新老师情不自禁地赞道:“好!改得好!”
新艳秋年龄大,耳朵有点听不清,张火丁特地为她买了一个耳聋助听器,新艳秋带上后,张火丁与她对话,新艳秋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说道:“听到了!听到了!很清楚,谢谢火丁!”
在即将离开南京时,张火丁眼含热泪向新艳秋鞠躬,说道:“您老辛苦了,您老保重身体,我以后还会来看您!”新艳秋猛地拉住火丁的手,神情悲切地看着火丁,一时哽咽无语,张火丁也是以泪代言,是程派艺术成就了这一老一少的梨园佳话。一位27岁的青年演员向88岁的老艺术家学艺,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金陵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在张火丁的艺术生涯中,却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张火丁在进入研究生班学习一年后,由文化部艺术局、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汇报演出,于1998年11月13日拉开帷幕,历时一个月共计12场。在这次研究生班演出活动中,张火丁收获颇多,在演出中与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切磋艺术,自己在艺术上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这两届研究生班学员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山东、江苏、黑龙江、辽宁等地,大都是各院团的台柱子,毕业后将各奔前程。如今大家聚在一起是缘分。珍惜这种缘分,虚心地向同学们学习,博采众长,充实自己,是张火丁的心愿。
1995年,张火丁由北京战友京剧团借调到中国京剧院工作。事隔两年之后,中国京剧院正式向战友京剧团提出,要调张火丁到院里工作。战友京剧团考虑到张火丁人才难得,培养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不容易,希望能留住张火丁。
1997年7月,在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关照下,张火丁与哥哥张火千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张火丁步入了中国京剧的最高殿堂,拓展出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自己的艺术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1)

张火丁为了回报戏迷对自己的关爱,1999年6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专场演出。这次专场演出连演三天,轰动京城。与五年前的首次专场演出相比,这次专场演出显示了张火丁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并赢得观众、媒体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精湛技艺火爆市场
张火丁的这次专场演出共安排三个晚上,第一天的首出戏是程派名剧《锁麟囊》。张火丁第二天的演出是《春闺梦》大轴,开场是吕惠敏的《卖水》,中轴是张火千的《挑滑车》。第三天是张火丁的双出。开场戏是张火千的《白水滩》,中轴是张火丁与张春华的新版《秋江》,这次演出前夕张火丁又与张春华进行了重新加工排练。大轴是由张火丁演出的观代戏《绝路问苍天》,这是张火丁的首演剧目,且是张火丁自己命名的京剧现代戏,移植于粤剧大师红线女的《祥林嫂》中的一折。当年张火丁在参加红线女从艺60周年庆祝活动时,看过这出戏。当时红线女建议张火丁把《祥林嫂》的一折戏改成京剧,并用程派来演唱,同时期待张火丁在人物表演上有新突破。
《绝路问苍天》要用程腔来唱,这的确对张火丁是个挑战。时年27岁的张火丁知难而进,大胆地用程派表现手法来“改造”这出戏。不要小看只有30分钟的一折戏,要把剧种变换了,就是一次再创作。因为粤剧的艺术表演程式与京剧迥然不同,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再创作。这是张火丁对程派艺术的一次探索和发展,也是她戏路上的一次突破。张火丁过去曾在现代戏《北国红菇娘》一剧中唱过程派选段。但那不是程派戏,只是剧中角色杨贵珍的一段唱腔采用了程腔。而这次出演的《绝路问苍天》是张火丁亲自整理剧本自导的一出程派现代小戏,过去程派没有现代戏,京剧大师程砚秋一直有创作现代戏的念头。由于他去世太早,未能如愿。如今他的再传弟子张火丁完成了师祖的夙愿。全剧虽然不长,只有短短的30多分钟,但毕竟是一出程派现代戏,不仅体现了程派的艺术特色,而且融入了张火丁的艺术理念。
张火丁将《秋江》和《绝路问苍天》一前一后去演,是有其用意的。《秋江》中的陈妙常青春靓丽,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而《绝路问苍天》中的祥林嫂未老先衰,形象丑陋,满脸的悲苦相。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这点上不难看出,张火丁很有艺术头脑。
当演出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张火丁便着手准备演出事宜和剧目的排练工作。这次专场演出非同以往,规模大,影响面广。张火丁决定请戏剧大师吴祖光在节目单的封面上题字。那时吴祖光患病刚刚出院。当张火丁将自己要办专场演出的消息告诉他时,吴祖光很为火丁高兴。当张火丁请他在节目单上题字时,他满口应允,立马挥毫泼墨。吴祖光患的是中风,使用毛笔时手发颤,总是写得不够理想。无奈之下,他只好拿碳素笔来试写,未曾想效果还比较好。吴祖光写下了“张火丁专场演出”七个大字。看到他艰难的写字过程,张火丁真是打心眼里感动,自己真是太荣幸了。这七个大字凝聚了吴祖光对自己艺术的关爱和希冀,自己一定要把这次专场演成功,来报答这位戏剧名家对自己的关爱。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2)

为了这次专场演出,张火丁可谓是全身心地投入,对每出戏都进行了精心的排练。她要用精品去回报观众,用精美的艺术馈赠观众。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运作,张火丁的第二次专场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隆重推出。张火丁的人气实在太旺了。三天的演出,场场爆满,张火丁用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观众也用自己的掌声和喝彩声回报火丁。剧场场面之热烈,之轰动,令人荡气回肠。张火丁多次谢幕,观众还是不愿离去。献花者接二连三,一簇簇鲜花寄托着观众对张火丁的厚爱。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张火丁在人民剧场搞了三天专场,可以说空前热烈,几次谢幕观众都不散。”
张火丁的艺术魅力激活了市场,三天的专场演出观众的涵盖面很广泛。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携夫人、著名歌唱家王昆观看了三天的演出。粤剧大师红线女专程由广州赶来,观看了后两场演出。首都百余位戏剧专家、评论家和表演艺术家也前来捧场,那些青睐张火丁艺术的观众就更多了。
这三天的演出,最为火爆的是第三天,把专场演出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晚演出的三出戏,每出都精彩纷呈,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开场戏是张火千的《白水滩》,他出神入化的武功,令人眼花缭乱,观众反响强烈,叫好声不绝于耳。新版《秋江》使观众耳目一新。这出戏有三大看点,一是看皮黄《秋江》;二是看张火丁的轻喜剧表演功夫;三是看已是75岁高龄的武丑泰斗张春华是否雄风犹在。三大看点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张火丁与张春华精彩纷呈的表演,看得观众如醉如痴。尤其是一向以大青衣亮相的张火丁,扮演一位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的年轻道姑,风格迥异,别有洞天,令观众从中领略了张火丁另一种艺术风韵。
《秋江》演完后,剧场休息十分钟,接下来是现代戏《绝路问苍天》。张火丁迅速改妆,脱下古装换上现代妆。如同变戏法一般由一名青春靓丽的年轻道姑,扮成了穷困潦倒、未老先衰的祥林嫂。当弯腰驼背、步履蹒跚的祥林嫂出场后,观众顿时惊愕了,这是张火丁吗?祥林嫂与陈妙常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当确认祥林嫂就是张火丁时,剧场内顿时爆出雷鸣般的掌声。祥林嫂的68句唱腔,或激越,或悲愤,或控诉,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张火丁用程腔将这段唱腔唱得酣畅淋漓,几乎每个甩腔都会引来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无论从唱腔还是从表演上,张火丁演活了祥林嫂。在前后十分钟的时间里,张火丁饰演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均十分叫座,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尤其是演到祥林嫂悲切之处,观众也随着剧情和人物的表演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3)

两场演出下来,张火丁已感到有点疲惫。《秋江》中的跑圆场是很吃功的,尤其是要跟上武丑泰斗张春华的快节奏,是很费劲的。加上祥林嫂这68句唱腔,要融着真情去唱,确实要费些气力。此时张火丁真想谢幕到后台去休息一下。然而,剧场内沸腾了,观众激情四溢,他们忘情地为张火丁精彩的演出欢呼叫好,幕谢了一次又一次,观众就是舍不得离开。最后干脆大幕也不合了。当人们上台向火丁祝贺时,红线女已是难抑胸中的激情,她飞快地走向台去,与张火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们脸贴着脸,心贴着心,前辈艺术家与年轻的艺术家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红线女眼含热泪,激情难抑,两次拥抱火丁,说明她对张火丁改编的《绝路问苍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演出后的一次座谈会上,红线女又对张火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说:“火丁的祥林嫂比我演得好,这是京剧的祥林嫂!”
张火丁的专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令她感到最大的欣慰就是进一步赢得了观众。一个演员能赢得观众的厚爱,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火热的剧场,热情似火的观众,是对张火丁的艺术最大的褒奖。对于张火丁来说,观众越是热爱自己,自己的压力也就越大,这种压力就是要拿出更加精美的艺术去回报观众。
“丛芳艺苑簇欣荣”
张火丁的专场演出结束之后,媒体纷纷发表评述,对火丁的专场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梨园周刊》上发表了署名夏沐的文章,题目是《勇敢的火丁》。文中说:“张火丁的价值就在于她能吸引戏迷买票进剧场,这证明她在继承传统艺术方面得到了程迷的认可。前两天的《锁麟囊》、《春闺梦》如此,最后一场的创新戏也是一样。”《中国演员报》发表了著名戏曲评论家胡金兆的文章,题目是《荣琛不死火丁传薪》,文中写道:“火丁在老师逝世后三载,奉行转益多师是吾师,广约博采多方艺术。她在艺术上成熟了,焕发出大家的光彩。”《中国京剧》杂志发表专题专辑文章,总标题是《程门秋声动人情 传薪续火有火丁》。文章中采访了红线女、欧阳中石、朱文相、涂沛以及程砚秋之子程永江。采访红线女的标题是《她外表沉默,内心却有一团火》,文中说道:
我先讲一讲我看到的火丁。第一次看她的戏是1994年,看的是《锁麟囊》。我感到这个年轻人一亮相,很有光彩,我就喜欢她了。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是张火丁,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好演员。首先,她就好像是一块美玉又经过高师的雕琢,基础很不错。如果一个人,一个演员,没有做人的意志和思想的基础;如果有艺术向往、追求的基础,没有功夫的基础,是不会有这个成绩的,所以我很喜欢她。从1994年开始,每次看她的戏,她都在进步,前天看了《春闺梦》,感到她进步很快,人物处理得很好,是对程先生的发展。目前戏曲界女演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女性的美。古代女性有妩媚之美、娇柔之美、典雅之美和俏皮之美,演不出这些美可能是缺乏文化修养的问题。演员要体验不同时代的文化,一般人忽视了这一点。火丁演出了古典美,这很了不起。最后,我喜欢火丁是因为她人老实,不狡猾。她外表是沉默的、内心却有一团火,追求艺术的火。这从她的艺术创作上可以看出来。现在火丁的艺术已进入一个新境界,她已经可以掌握人物了。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4)

说到火丁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她要继续提高,不断创新。很多老艺术家们都在改革,通过不断改革、摸索,努力对艺术有所发展。艺术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创新。梅先生就是不断创新、发展,他是大师了,还不断前进。程先生、荀先生、尚先生等都是这样。但是改革不能莽撞,要遵循艺术的规律改,要通过实践改。先改动那些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陈妙常这个人物,无论是害羞、着急、思念,都跟《春闺梦》、《锁麟囊》不同,很有演头,还可以增加些东西,不要刻意摹仿别人的表演,要自己认真思考和理解,学东西是为我所用。
总之,我希望火丁能更上一层楼,不要停止,要开拓戏路,使自己的进步更丰富多彩,把古今中外的拿过来为自己所用。我们的戏曲是全世界没有的,出于对民族戏曲的热爱,我们戏曲工作者都有推动年轻人的责任。我以为,团结很重要,一个国家要团结,一个家庭要团结,一个艺术的剧种也要团结。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奚派传人、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对张火丁的专场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文中说:
张火丁的专场办得很成功,演出时,我为她题了一首诗“丛芳艺苑簇欣荣,赵系秋声别有情。应是传薪传续火,张灯会意谢高明”对她的艺术作了评价。我看了她的《锁麟囊》,感到表演得非常好,很大气。而且,从她的身上看到了程—赵—张三个人的艺术。也就是说,从张火丁身上,既能够领略程砚秋大师所创造的程派艺术的神韵和特色,又可以感受到张火丁从师父赵荣琛身上得到的赵氏程派的精髓,同时,还可以看到火丁自己的创作心得,非常好。我与赵荣琛先生是老朋友,对火丁的成长道路很了解。赵先生生前经常夸赞火丁,认为她不仅从身体条件、个人气质方面非常适合学习程派,而且火丁踏实努力、虚心好学,这在现在是很难得的优秀品质,我对火丁寄予厚望。火丁找到了好师父,荣琛也遇到了好学生。希望火丁今后能继续向其他的高明的艺术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不辜负荣琛的期望。
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三子程永江充分肯定了张火丁在继承程派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她的未来寄予殷切期望。他在文中谈到:
通过观看这次专场演出,我对火丁的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看到程派后继有人,对我们也是个激励,感到非常高兴。火丁很年轻,学习非常刻苦,看得出,她肯定请教了新艳秋、李蔷华等先生,下了功夫。她的念白相当有功夫,唱得也很好,尤其是尺寸掌握得非常恰当。昆曲的表演也不错。前些日子,与王吟秋先生通话,他说,现在年轻演员比较浮躁,追求短期效果,是个通病。从火丁身上一点也看不到这些毛病。她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火丁很有发展前途,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多下功夫。程派艺术,艺如其人。我父亲的为人,用陈叔通老的话说,就是两个字:刚正,但他的刚正是外柔内刚。他喜爱武术,有侠士风骨。他与许多武术界人士交朋友,特别钟爱太极。他把武术化入演出中,程腔是圆的,像太极,柔中带刚。学程派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人。希望火丁能深入研究程派艺术的精髓,不断进步。火丁在昆曲方面还可以再下功夫,可以向北昆、南昆的老艺人多学几出昆曲戏。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5)

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文相期待张火丁能成为弄潮儿,在艺术上能独创一格,他在文中说道:
看了张火丁的专场演出,不禁忆起戏曲研究家王季思教授的诗句“生命有限亦无限,历史无情还有情;薪尽火传光不绝,长留青眼看春星”,且由“薪传”而想到“心传”。综观戏曲史,好角儿既是衣钵薪传的佼佼者,更是法门心传的弄潮儿。火丁是佼佼者,因为由“薪传”而观之,她做到了“守格”和“变格”,所谓“守格”即专宗而精到。她学演的《锁麟囊》等,得赵荣琛先生等之真传,唱出程腔之三昧:声美、情美、韵美。而其韵味之美,在程门再传弟子中,更属上乘。火丁的艺术感觉特别好,这充分体现在手、眼、身、法、步的节奏感上。而节奏感从审美功能的本质上看,是一种韵律感。韵律美,恰是程派艺术之精髓。戏曲表演艺术贵在一个“合”字,只有演员自身“四功五法”的运用,达于浑圆融合之境,才能产生韵律美。所谓“变格”,即师法以尝新。从火丁改皮黄以歌之的《秋江》和移植自粤剧《祥林嫂》之一折的《绝路问苍天》,可以看到他由戏路到行当的锐意开拓。根据自己的条件,师法而不泥迹,尝新而不逾矩,从剧场效果看,老观众是认可的,新观众也是欢迎的。
我希望火丁还能成为弄潮儿。因为由“心传”而观之,她有潜力做到“悟是破格”——“面壁”图“破壁”;“化中创格”——独创成一格。这个心传之法门,就是提升到创造意识和创作方法的层次,择善而从以补短,适合者取以扬长。比如四大名旦的历史贡献之一,是使男旦更具女性的阴柔美。但由于生理或年岁的局限,也不免有时会露出男相。女演员学演时则不能全盘照搬。像《锁麟囊》中,薛湘灵因发水与亲人冲散的下场;上楼找球,猛然见到锁麟囊的惊诧;火丁的两个亮相,似有男相之痕。实际上,女旦学男旦应该有个先由女变男,再由男变女的摹习、分析、筛选、融化的过程。另外,戏曲表演要求意象之真与程式之美的和谐统一。青年演员传承剧目,往往重美轻真。由于这些历经前辈千锤百炼,精雕细刻,程式美几乎达于极致,所以学演者必须在外部形式上狠下功夫;但若不在内在的意象之真上充分体验和想象,从而进行再创造的话,就会令观者有貌合神离之感。青年演员演新编戏,又往往重真轻美。由于从无到有,全是自己凭体验和想象去创造角色,故注重了真实感,则顾不上形式美。像火丁饰祥林嫂的台步以及掩面哭泣的手势等,都有进一步寻求程式美化之必要,当然,要有一个在实践中磨炼的过程,这也许是吹毛求疵了。
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流派艺术,著名戏剧评论家涂沛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文中说道:

十九 专场演出轰动京城(6)

看火丁,论师承,不难看出她与赵荣琛老师在学习程派艺术上的不同途径。赵老师是先探索后规范;火丁却是先规范而后探索。赵荣琛先生在接受程先生面授之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时师徒远隔南北,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函授教学过程,那时没有录像可供参照,只能凭借程先生的书信指点和聆听唱片,至于动作身段则需要学者的“意会”和悉心揣摩,自然不能如程先生一模一样,赵荣琛先生曾说:“函授无论如何不如面授,但有其好处,它可以打掉不动脑筋,处处模仿步步跟着老师走的懒汉思想,逼着我开动脑筋,仔细琢磨,寻求规律和奥妙。”蕴含着学者的创造意味。火丁与乃师相反,是先规范地学习了程派的诸多剧目,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程派艺术规律性,当赵老师辞世后再进入探索阶段,只是她的条件优于老师,她有许多录音、录像可资借鉴,尤其是进而为赵老师和师祖程先生音配像之后,再次深入体会程派艺术的三味,领悟先辈艺术处理的匠心,更是潜移默化了。自然,她的表演也不尽同于赵老师,人们并没有指责她不是“程派”。此次专场演出的《锁麟囊》、《春闺梦》受到热烈欢迎,即是很好的证明。
看火丁演出,引发人们再次对如何传承流派有所思考:流派戏的上演,绝不是机械的重复。剧目重复,角色出新,新的体验有新的体现、新的适应。关键是演员的思想不会只停留在一点上,对角色的新认识,总会从表演的技术和节奏上有所变化,表演形式没变,但有新的神情气魄,使角色有了新的生命力。这一点也正是程先生生前所希冀的,先生生前最反感亦步亦趋,“千万不要死学我”正是先生对后学者的谆谆告诫,如果只有封闭式的稳定,不吸纳新的艺术因素,那是很难提高的。这是火丁所应铭记的。归结起来一句话:得其神髓,扬其精义。
火丁为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却并不意味着坦途,因为她必须面对而且适应观众审美层次上的差异性,有些观众要从程派悲剧中获取激情;有些观众要求驱物显技的功法美;更有些被吸引来的新一代观众长于思考,他们要求性格塑造,观众的多层次性,要求火丁把激情、性格、技艺统一起来,达到纵横处最精严地塑造人物的新高度。此次专场演出,实是火丁检阅自己的一个举措,是里程碑,不是终点站。我深信她会以前贤名言作为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戏剧》1999年第8期上发表了署名罗松的文章,题目是“张火丁戏如其人”。文章全面评述了张火丁专场演出的四出戏,特地对张火丁的创作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并对她的艺术和人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京剧》1999年第4期的封二刊登了由金梅摄影的张火丁生活照,称张火丁为“当代京剧名家”。《梨园周刊》称张火丁为“程派青年艺术家”,把张火丁提到“家”的位置,并非是溢美之词。因为通过她的专场演出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功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艺术家的境界。
张火丁的专场演出之后,出现了“火丁热”,产生了轰动效应。面对如潮的好评,张火丁的头脑很清醒,在成功和鲜花面前,没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是在成功中找不足。这对于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艺术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张火丁深谙艺无止境这个道理,尤其是在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殿堂里,一名演员只有穷尽毕生精力,才能有所造诣,有所建树。

二十 古城西安『摘梅花』(1)

张火丁和她的先师一样,远离名缰利锁。她的艺术坐标是—把精美的艺术奉献给观众。师祖程砚秋的名言『艺术要靠观众给分』成为张火丁从艺的座右铭。
“艺术要靠观众给分”
张火丁的第二次专场演出火爆京城,获得空前成功。这次专场演出使张火丁进一步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名演员只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和青睐,才是最大的成功。获奖对于一名演员固然十分重要,而向大众奉献精美的艺术比获奖更加重要。有一次张火丁在与武丑泰斗张春华聊天时,老人家在谈到评奖时,曾颇有感慨地说,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观众夸奖。啥奖最好?人民奖最好!观众奖最好!张春华的这段话讲得太精辟了!说到了张火丁的心坎上。对于是否获奖,张火丁看得并不重要,她的态度是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张火丁认为,对于一名演员来说,奖杯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观众心目中是否有分量。
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所设立的“亚洲杰出艺人奖”,是一项颇具影响力的大奖。我国只有张君秋、梅葆玖、叶少兰等为数不多的艺术家获得此项大奖。张火丁于2006年和2007年两次有机会获得这项大奖,但她都因为有演出而婉拒了(这项大奖须亲自前去领取才能获得)。一次她要准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个人演唱会,她为了集中精力为观众奉献一场精美的艺术盛宴,而放弃了去美国领奖;一次是为了北展剧场的两场演出,张火丁为了向戏迷奉献精美艺术,再次放弃了领奖的机会。其实,在这两次演出前夕,张火丁还可以抽出时间去领奖,但时间相对要紧张一点,这样会影响自己的演出状态和演出质量。因此,张火丁为了对戏迷负责,为了有充分的时间作好演出前的准备,她还是放弃了领奖的机会。由此不难看出,在戏迷和荣誉这个天平上,张火丁更看重戏迷。为了戏迷,她可以舍弃荣誉。这是张火丁人生理念和艺术理念的生动体现,同时也说明,戏迷和艺术在张火丁心目中的分量是最重的。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一个小故事。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朋友到她家作客,忽然看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协会刚刚奖给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的荣誉观很耐人寻味。荣誉有时可作为成功的象征,但一个人一旦为了荣誉去奋斗,他的人生境界就显得狭小了。
二十 古城西安『摘梅花』(2)

京剧大师程砚秋一生刚直不阿,从不运用“非常手段”去争名逐利。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艺术要靠观众给分”。他认为,一名艺术家要靠台上表现出来的真本事来争取观众,如果你的艺术真好,你便会找到知音,票价再贵,观众也会舍得出钱来买票看戏,看完后说“值”,这样便会有人自愿为你作口头宣传。在这一点上,观众是最公正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理念,程砚秋对待艺术,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这也是程砚秋获得观众信赖和爱戴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要靠观众给分”这句话实在是太精彩、太到位了,应成为艺术工作者的座右铭。
张火丁和师祖程砚秋一样淡泊名利,坚持面向观众,服务观众,用精美的艺术奉献观众。她实际上奉行了一条“艺术让观众给分”的艺术之路。当张火丁把自己的艺术与观众融为一体时,真切地感受到观众给予自己的支持和动力。就这样,张火丁对每场戏都力求精益求精,力求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观众。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观众促使她艺术上的提高,她再去把精美的艺术奉献给观众。
荣膺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最高表演奖,自1983年设立以来,对于我国戏剧人才培养、戏剧表演水平的提高、戏剧队伍的建设和戏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0年4月19日,张火丁收到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剧协梅花奖办公室的喜报,她荣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第十七届梅花奖颁奖活动在古城西安举行,张火丁于2000年5月24日到达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因此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说。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宝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同时也是中国戏剧艺术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适逢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使这座古老的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奖颁奖活动组委会主任李默然所说:“之所以把本届梅花奖颁奖活动放在西安举行,与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很大关系,对演员来讲,既有继承传统之意,又有迈向未来的展望。”张火丁此前虽然未来过西安,但对西安并不陌生,尤其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早已是闻名遐迩。
2000年5月25日晚,西安市举行盛大的仿古迎宾入城式,张火丁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典风韵。深夜,西安大南门外宫灯高悬,锣鼓喧天,古朴凝重的古城墙彩灯闪烁,五彩缤纷。仿唐仕女们手持柳枝、净瓶、焚香炉和日月团扇,在优雅动人的仿唐音乐中列队出迎。仿唐文武百官和“胡史番臣”也鱼贯而出,施礼致意,并向来宾颁发“通关文牒”。此后,来宾进入月城、瓮城,在儿童歌舞和迎宾造型中,登城观赏了美丽的西安夜景。西安人民的盛情,古城独有的魅力,使张火丁感慨系之,尤其是这种独特的、盛大的欢迎仪式,令她终生难忘。
5月26日晚,西安古都大剧院灯火通明,座无虚席,隆重的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这里举行。在颁奖晚会上,张火丁彩唱了程派名剧《锁麟囊》片断,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5月27日的《西安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张火丁领奖时的大幅照片,并报道了演出盛况。5月27日,张火丁一行到西安高压开关厂进行慰问演出活动,张火丁的演出剧目《锁麟囊》为大轴。工人朋友们有幸目睹了这位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的风采,并观看了她精彩的演唱。张火丁在参观了西安的名胜古迹之后,对西安古老的文化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汉唐时期的灿烂文化,对张火丁触动很大,使她深刻地认识到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张火丁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内心还是充满喜悦的。因为梅花奖毕竟是中国戏剧演员的最高奖。但是张火丁依然对获奖采取淡然的态度。她更在乎观众给自己的评价,更在乎自己的艺术能否赢得观众的青睐。这些年,张火丁相继创演了《白蛇传》、《江姐》、《梁祝》等新戏,完全可以申报有关奖项,但张火丁并没有申报。她以为一名演员只要在观众心目中有地位,就知足了,至于得不得奖,并不重要。师祖程砚秋“艺术要靠观众给分”的艺术理念已铭刻在张火丁心中。

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1)

京剧《白蛇传》深受观众青睐,但程派没有《白蛇传》,张火丁善于在继承中创新,决定打造程派《白蛇传》,在历经种种艰辛之后,终于成功地打造出程派《白蛇传》,而且她在本剧中融入了不少创新思维和个人的艺术理念,丰富了程派剧目。
演绎经典,挑战自我
由戏剧大师田汉创编的京剧《白蛇传》,是中国京剧的经典之作,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有许多京剧名家都塑造了白素贞这个悲剧艺术形象。其中梅兰芳、杜近芳、赵燕侠、刘秀荣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塑造的白素贞享誉菊坛。
自恢复传统戏以来,《白蛇传》一直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说明观众对这出戏情有独钟。这些年在京演出的《白蛇传》主要是三种戏路,一是杜近芳的;二是刘秀荣的;三是赵燕侠的。她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均有喜爱她们的观众。当年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均涉猎过《白蛇传》,据有关资料记载,只有荀慧生先生演出过全部的《白蛇传》,其他三位大师均是演过一些片断。像程砚秋只演过昆曲“金山寺”和“断桥”两折。程砚秋大师未能给程迷留下京剧“白素贞”的艺术形象,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京剧《白蛇传》里的主角白素贞是一个集多种行当于一身的人物,她在剧中的唱、念、做、舞、打等艺术门类均有所展现。要演好这个人物,必须要具备这些艺术门类的水准。因此,要成功塑造白素贞这个人物决非易事,对演员的艺术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张火丁在排演《白蛇传》前,进行了一些艺术准备。她成功演绎的新版《秋江》和现代戏《绝路问苍天》为张火丁排演《白蛇传》进行了艺术上的铺垫。她决定仍然使用田汉的剧本,但根据程派的特色,要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为此特意征求了田汉家人的意见,并得到了首肯。张火丁要将名剧《白蛇传》改编成程派,并非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因为程派独有的风格和表演程式与其他派别有着较大的不同,必须融入自己的艺术理念,将程派艺术有机地融合到这出名剧中,使整出戏充分体现出程派的艺术特色,这就要求张火丁在多个层面进行再创作。这对于年轻的张火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张火丁要排程派《白蛇传》的消息传出以后,在菊坛荡起了阵阵的涟漪。对张火丁充满美好期待者有之;对她持怀疑态度者也有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支持张火丁排演《白蛇传》,这对于张火丁增强自信心十分重要。当程派名家张曼玲得知张火丁要排演程派《白蛇传》时,认为此举丰富了程派剧目,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粤剧大师红线女在得知张火丁要排演程派《白蛇传》时,专门从广州打来电话,表示赞赏和鼓励。有这么多艺术家作“精神依托”和“坚强后盾”,张火丁对排演《白蛇传》的信心更足了。

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2)

融入新的艺术理念
张火丁深知,要排演好《白蛇传》这出经典名剧,就必须全方位挖掘自己的艺术潜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艺术能量,探索如何准确运用程派的艺术表现形式。《白蛇传》是表现爱情这一人生永恒主题的。在表现手法上,张火丁认为必须重新审视白素贞这个人物,把握好她的心理特征。白素贞与薛湘灵、张慧珠等人物的身份不同,艺术表演手法也就迥然不同。白素贞是修仙得道的千年蛇仙,身上带有仙气,她自遇到许仙之后,演绎了一场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要表现好这个人物,要让这个人物“活”在舞台上,必须要吃透这个人物的精神实质和内心世界,否则就不可能表现出一个既有仙气、又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白素贞。张火丁反复阅读剧本,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出她的心路历程,这样演出的白素贞才会有神韵,才会使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舞台上。
张火丁对程派《白蛇传》进行构建时,自然把程腔放在了第一位。一出戏区别流派的最大特点就是唱腔,如果唱腔的特色不鲜明,那就等于宣告失败。中国京剧院聘请了对程派唱腔颇有研究的著名琴师万瑞兴帮助张火丁设计唱腔。张火丁与万瑞兴共同分析人物,为了使唱腔在艺术风格上和谐统一,张火丁全部采用了万瑞兴所创的唱腔。
这些年张火丁出演的角色主要是大青衣,只是在《秋江》中饰演的陈妙常一角是花旦。而对于武戏方面,她极少涉猎,只是在反串黄天霸时有过“临阵磨枪”饰演武生的经历。然而,《白蛇传》一剧中的白素贞却有不少武打动作。白素贞的“打”就是对张火丁的一个挑战。张火丁的武戏并非没有功底,当年在天津戏校时学习过《扈家庄》一剧,有武功基础。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李紫贵导演曾给张火丁提出,程派武功戏不多,千万别把武功丢了。自那时起,张火丁便有意识地练练武功。当她与张春华说起武打有一定难度时,张春华爽快地说:“火丁,你大胆地去排吧!我为你一个人设计武打,让火千陪你打。”张火丁自习程派以来,已有十年内未怎么动过刀枪。一日不练手生,十年不练自然更加生疏。要演好白素贞这个人物,就必须过好武戏这一关,否则,就不会获得成功。张火丁练武戏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武丑泰斗张春华作指导,有一流的“陪练”张火千。自2000年2月起,一直到《白蛇传》成功演出,在这长达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哥哥张火千始终陪同妹妹火丁练武功。张火千武功超群,妹妹自然不能与他相比。有时看到妹妹不得要领,或动作跟不上节奏。一向性格沉稳的张火千也不免有些着急,有时也会训上妹妹几句。张火丁理解哥哥的良苦用心,只好虚心接受。其中“盗草”中的对剑和“金山寺”的快枪,都是哥哥张火千陪自己对打。这两折戏对武功的要求特别高,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张火丁对武打戏已驾轻就熟,出演“开打”戏已经不在话下了。虽然武打已经难不住张火丁,但张火丁表示不会在剧中去卖弄武打。《白蛇传》中小青的武打要出色,要体现出“武打”的精彩之处。而白素贞不应是个好勇斗狠的角色,而是要突出“文打”,要打出身份,打出感情。可见张火丁悟到了白娘子的神韵。

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3)

在《白蛇传》进入排练前夕,张火丁确定“金山寺”一场用昆曲演唱。这一折戏为何选用昆曲来演唱呢?她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经过认真思考的。她认为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刻画白素贞悲切哀怨的心境,更有利于表现白素贞当时的心路历程。在“惊变”一折下场时,张火丁运用了一套程派擅长的水袖,给人一种洒脱飘逸的美感。对“盗草”中的一句台词“端阳佳节把杯贪”,张火丁认为这句台词有不妥之处,白娘子明明知道喝酒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那为何还要“把杯贪”呢?这显然与人物的心理有矛盾。于是,张火丁将这句台词改为“为解许郎疑心把杯贪”。这样一改不仅更符合白娘子的心理,也同时突出了爱情这个主题,使白娘子的精神境界也有所升华。昆曲《白蛇传》中白娘子大骂法海为“秃驴”。张火丁认为这样不妥也不雅,这不仅有失白娘子的身份,而且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也有不当之处。于是她将“秃驴”改为直呼法海其名。这样一是显得文雅一些,二是更加符合白娘子的身份。
在程派《白蛇传》中,张火丁将白素贞头顶上戴的红色绒球改为绿色。不要小看绒球颜色的变化,它是张火丁艺术理念和人生理念的体现,也是一种时代感的体现。绿色是如今社会流行的健康色和环保色。给白娘子戴上了绿色绒球,同时说明她是绿色的,无毒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茹元俊在发现这个变化时说,张火丁这丫头太有脑子了,这个绒球颜色改得好啊!现在绿色吃香,这也是火丁的一个突破。俗话说,见微而知著。从一个绒球颜色的变化,看出张火丁的艺术底蕴的厚实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上述这些变化,说明了张火丁在艺术上日臻成熟,她的这些变化全部为导演所采用。
程派《白蛇传》开始演出的阵容为:张火丁饰演白素贞,宋小川饰演许仙,徐畅饰演小青,张连祥饰演法海,张火千饰演鹤童,赵志强饰演鹿童,导演为孙元意,艺术指导为张春华和李金鸿,武打设计为任凤坡、常贵祥、王威良,舞美设计为郑传思,鼓师为李金平,琴师为赵宇。
轰动北大校园
张火丁的程派《白蛇传》演出后,在梨园界引起了轰动,也同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首肯,京剧名家和评论家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也登门邀请张火丁去该校演出。2000年10月15日,程派《白蛇传》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与莘莘学子见面。这是张火丁从艺以来首次到大学校园演出。这次演出以售票形式,但观众依然踊跃,剧场内有华发斑白的老教授,也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每每演到精彩之处,剧场内便掌声如雷,张火丁的演出轰动了北大校园。这次北京大学之行令张火丁激动不已,未曾想京剧艺术和程派艺术能在中国名牌大学中受到如此的尊崇。这是国粹艺术的魅力,也是程派艺术的魅力。

二十一 创演程派《白蛇传》(4)

一出《白蛇传》能在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产生轰动效应,确实出乎意料。这场演出有上千学生买票,一些教授、博士也为张火丁精湛的表演艺术而着迷。这在京剧艺术并不十分景气的今天,确实是个奇迹。这次演出的组织策划者之一,北京大学党办主任刘宇辉认为,这场演出与以往的送戏进校园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是高雅艺术展演的一部分,更由于国家交响乐团、中芭以及俄罗斯艺术团等团体的相继来校演出,并且都采取购票方式观看,能再让本不富裕的学子自掏腰包看京剧实在是难能可贵。刘宇辉颇有感慨地说:
这出戏体现了整体的艺术美,不像其他折子戏那样只突出某一个侧面。主演张火丁有着古典美的上佳气质,表演端庄、细腻、到位,体现出了白素贞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技巧上,她着力采用了程派的唱念特点,塑造了区别于杜近芳、刘秀荣、赵燕侠等前辈的、新的白娘子形象。对于张火丁来说,她的古拙音色,反复的上下滑音处理、甚至她的“倒字”,都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特色。这一点在“游湖”一场体现得特别明显。其他几位主演和配演也都相当出色,保证了整出戏的干净、明快和流畅的总体效果。
著名语言学家、年近八旬的林焘教授看戏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说:“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白蛇传》,张火丁发展了程派。”
北京大学不少看过《白蛇传》的同学对张火丁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的勇气表示嘉许。有位袁姓的同学颇有感慨地说:“我很佩服张火丁的勇气。现在的青年演员几乎没人敢碰敢改名作,把它当成‘禁区’。也许正是因为这出戏是改编名作,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听不惯’。不过,用成熟作品来衡量、要求她,对她改进这出戏,对她的进步,还是有好处的。”有的观众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激情不足,白娘子的仙气不足等等,有待于张火丁改进。
不管如何评价,一出京剧《白蛇传》能使上千学子掏钱买票看戏,并在演出之后成为校园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也说明了张火丁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京剧在大学校园也有观众群。
程派《白蛇传》的成功演出,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而且引起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2000年10月1日的《北京晚报》发表了著名戏剧评论家周桓的文章,文中说:
程腔的特点是低回婉转,缠绵悱恻,徐疾有致,而过去按田汉本唱词演唱的唱腔多为激越、高昂。比如白娘子与许仙游湖相遇,临别时嘱咐许仙改日到其住处,所唱的“莫叫我望穿秋水想断柔肠”,以及“断桥”一折,当青儿持剑要杀许仙时,白娘子急忙拦住,所唱的“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体现的是热情奔放,激情满怀。张火丁在唱这两句时,用的是婉转的低腔,体现出的是柔情似水,耐心相求,两者唱法不同,却同样表达出白娘子的心情。张火丁以善于组气、运气,行腔、润腔的功力唱出来,不仅发挥程派特色,且感人至深。这还与她充分进入了角色的内心,从神情上配合唱腔也有密切关系……
周桓认为,过去的《白蛇传》与张火丁如今演出的对比,前者如同一幅金碧辉煌的山水,一朵鲜艳的红牡丹,一首适于朗颂的激情诗;张火丁演的《白蛇传》恰似一幅水墨山水,又像一首宜于仔细品味的抒情诗。
张火丁自出道以来,尤其是在调到中国京剧院之后,一直在延续继承与创新的路子。从《秋江》、《绝路问苍天》到《白蛇传》,均体现了张火丁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但是,在博大精深的京剧领域里,创新之难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创新仅有勇气还远远不够,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颖的艺术理念。张火丁为何每个创新剧目都能获得成功?就在于她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年轻演员,能具备如此高的艺术创新能力,说明张火丁在京剧艺术和程派艺术上花了大气力,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二十二 津门行人气飚升(1)

天津戏迷水平极高,因此有『京角必需天津首肯』之说。2001年,张火丁首次在津门举行专场演出。她高超的技艺,精彩的演出,赢得天津戏迷的高度评价。张火丁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天津戏迷的『考试』,走红津门。
接受天津戏迷的“考试”
在中国,说起天津戏迷,那可是令人竖大拇指,天津戏迷不仅热情,而且懂戏,有“京角必需天津首肯”之说,可见天津戏迷不同凡响。
张火丁自1989年由天津戏校毕业后,尤其是成名以来,还未到津门举行过专场演出。张火丁深知天津戏迷的厉害,曾一度跃跃欲试,想去天津接受戏迷的“检验”,苦于一直没有机会。2001年2月,机会终于来了,天津《今晚报》和某集团向张火丁发出邀请,让张火丁带团去津门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和《春闺梦》。演出时间是2001年3月7日至8日,演出地点是中国大戏院。
张火丁一行还未到天津,《今晚报》便拿出大量的版面来报道“张火丁京剧专场晚会”,同时连续发表文章,对张火丁的津门之行进行专题报道。2001年2月27日的文章标题是《张火丁回娘家“献艺”》,文章介绍了张火丁的成长情况。3月1日的文章标题是《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将来津城整体亮相》,文章中特意提到张火丁在我国台湾演出的盛况。3月2日的文章标题是《求学三载津门情——写在张火丁来津演出前》,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张火丁在天津戏校学习的过程。
张火丁来到天津后,深切地感受到天津方面火一般的热情,在中国大戏院门前拉起了巨幅横标,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张火丁来津演出”。两场戏的戏票也早已售罄。当巨幅横标映入张火丁的眼帘时,张火丁顿时感到心中有股热浪在翻腾,在津门学艺的春秋三载也如同过电影似的映入她的脑海中。天津是张火丁学习京剧艺术的摇篮,她在这里正式迈入了京剧的“大门”,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月7日的开场戏是《锁麟囊》,天津戏迷果然非同凡响,他们爱戏懂戏,每每当火丁唱到精彩之处,都会赢来如潮的掌声。“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这段唱腔是剧中的经典唱段,张火丁那低回婉转、缠绵无尽的声腔,恰如天外飞来仙音,令人如痴如醉。也许是张火丁精神过于集中;也许她太想出色发挥;也许她太想报答天津戏迷的厚爱,她在唱后面的流水板时,一时情急,少唱了一段。天津戏迷真是大度和可爱。他们并没有喝倒彩,也没有任何人起哄,而是一如既往地为张火丁喝彩。当演出结束后,张火丁一行几次谢幕,观众仍然热情不减,齐声高喊:“张火丁,来一段!张火丁,再来一段!”嘹亮的呼喊声在剧院内回荡着。看到如此热烈的场面,张火丁怎会拂了戏迷的意?又为戏迷唱了一段《大登殿》选段。当张火丁回到后台后,又有很多戏迷涌到后台,请张火丁签名、合影。天津戏迷对张火丁如此狂热地追捧,令张火丁十分感动。第二天《今晚报》发表文章《张火丁〈锁麟囊〉观众打了高分》。

二十二 津门行人气飚升(2)

3月8日,开场戏是张火千的拿手戏《白水滩》,张火千技惊四座的武功,受到天津戏迷的青睐,火千一炮走红津门。张火丁演出的《春闺梦》又将演出推向了新的高潮。“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算当初曾记得几响温存,我不免去安排罗衾绣枕,莫负他好春宵一刻千金……”这段唱腔缠绵悱恻,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好像是仙音缈缈,真是达到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境界。戏迷大叫过瘾,叫好声声。面对如此白热化的热烈场面,张火丁在后面的演唱中大脑出现了瞬间的空白,竟又忘记一句台词。
两次“忘词”仍精彩
连续两场戏都有忘记台词的现象,这在张火丁过去的演出经历中是没有过的。为何在天津出现了这种状况?这显然与张火丁的心态有关,天津是张火丁的“娘家”。初回“娘家”,张火丁自然想给天津戏迷奉献精美的艺术大餐。这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压力,背上了包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如同球员在绿茵场上比赛一样,背的心理包袱太重,竞技水平发挥就会打折扣。这恐怕也是张火丁出现失误的主因吧!张火丁出现这样的失误,当然不会原谅自己。她真诚地向戏迷道歉,縖被过滤]匀疵挥性鸨富鸲〉囊馑迹??瞧肷?吆埃骸罢呕鸲。?鹂推? 惫壑谠绞强砣荩?呕鸲【驮绞悄压??崴?缤?狭讼叩恼渲椋?峥舳?觥H惹榈南访园参炕鸲 懊还叵担?麓卫次颐腔古跄悖 辈⒏吆啊盎鸲≡俪?欢危 闭呕鸲∮殖?艘欢瓮暾?摹按呵锿ぁ背?危?闶腔乇?讼访浴
青山京剧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