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官【宣】8.15【导师教你玩】《风筝》朗诵技巧 记者:雪儿52330(图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30 于 2023-8-21 22:23 编辑

【导师教你玩】《风筝》朗诵技巧
0
记者:雪儿
来源:VV-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681750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2023年8月15日20:00,在VV681750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导师无花果现场指导《风筝》朗诵技巧。


    北京时间20:00,无花果老师如约上麦。老师首先示范诵读了一遍《风筝》。在讲这篇散文之前,老师大概说了一下散文的朗诵特点,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的往事。自己不爱风筝,甚至“厌恶”风筝,“以为这种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看到了小兄弟因风筝而“惊呼”“高兴得跳跃”,认为是“笑柄,可鄙的”——这些情感导致了他接着下来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杀——当“我”恍然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愤怒地”“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面对“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着”,最后“绝望地”留在小屋里。


    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呼之欲出。“我”为兄长,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时间逝去,再见到风筝时,作者叙述道:“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因为中年后的他发现年少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自己却把它没杀了。


    “我的心已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我”虐杀儿童的思想根源,来自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旧思想无视孩子的天性,认为守规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肃杀的严冬”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文章含蓄又带有深意。作者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这些描写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与小兄弟的形象想对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长的威严。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让他自由自在,就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无花果详细的为大家讲解这篇散文的朗诵技巧之后,教学互动环节佑佑、沙哑、晚霞、阿呆、雨雅、浓茶、弦子、落雪等上麦积极参与诵读,现场氛围活跃,老师针对歌友的特长给予了点评与指导。


【责任编辑:5233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