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官【宣】3.8【导师教你玩】《石钟山记》朗诵技巧 记者:雪儿52330(图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30 于 2024-3-18 14:20 编辑

【导师教你玩】《石钟山记》朗诵技巧
【】
记者:雪儿
来源:VV-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681750



       《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2024年3月8日20:00,在VV681750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导师无花果现场指导《石钟山记》朗诵技巧。


    北京时间20:00,月亮老师如约上麦。老师首先示范诵读了一遍《石钟山记》这篇文章。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本来是枯燥的内容,作者加上两个辨驳,即顿见精彩。


    结构独特。《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第一句就提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用钟磬作的实验为依据。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行文曲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例如引述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本来是枯燥的内容,作者加上两个辨驳,即顿见精彩。文中写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此文的景物描写也因其巧妙的修饰而形象生动见胜。语言灵活。文章语
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对两处鸟叫和两处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老师通过她的诵读,酌句分解为大家讲解这篇散文,讲完之后诵友舞柒玖、梦吟、落雪、丹阳、茶炫、醉嫣、阿呆、知秋等分别上麦与老师互动。


【责任编辑:52330】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做好我自己。。。。。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