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官【宣】5.15【导师教你玩】《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技巧 记者:风采-52311(V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11 于 2020-6-4 01:02 编辑

【导师教你玩】《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技巧



记者:风采
来源:VV音乐-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681750



       导师基地官方教学频道周一周二周四周六声乐教学,周五朗诵教学,周日大咖驾到,教你成为歌神,演奏达人,朗诵达人。2020年5月8日晚八点,VV音乐681750导师基地《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技巧课开课了。让我们跟随导师无花果一起来学习探讨朗诵技巧 !


      当晚20:00分,导师准时上麦,为本堂课教学,首先老师为大家泛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文章。老师朗诵完之后为学员们介绍《我用残损的手掌》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也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大都具有和谐的、完整的外形,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座丘山,一座建筑。但是美好的事物会遭到突然的暴力的破坏,合谐的会成为畸形,完整的会沦为残缺。由残缺引起的对于完形的追寻和思慕,正是"残缺美"得以生成的心理机因。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实际上也已经是残损的土地,立即会引起读者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对于美好事物遭到破坏的惋惜痛楚感,一种形体和心灵遭到扭曲时的逆反,甚至对于自己并不残损者的所想所为的自省与自谴。


      作品对主观的感情,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隐匿,将它们寄于一个生活化的形象与相应动作上,即"残损的手掌"和以手掌"摸索"。内心的创痛化为残损的手掌;对祖国的挚爱与对河山沦落的痛惜化为深情的摸索,犹如母亲抚摸着孩子,又像孩子爱抚着母亲。正是通过这既超越现实又非常生活化的形象和动作,作者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审美距离。导师现场为大家详细分析了了这篇文章的诵读技巧之后,小哥哥小姐姐上麦与顺哥互动,共同探讨学习朗诵技巧。




【责任编辑:52311】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