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经典栏目] 【官】【活动现场】4.17 【大事记】第24期 记者 :飞沙 52338(V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38 于 2019-4-19 20:26 编辑
4 f: q& y! [0 N& q6 T1 e% w; Y6 o. X! J
VV宣传
# ?6 P0 \9 E' e% X) [3 s

# c/ c; |& l: ?1 O; s% q+ G

“大事记”第24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 ]3 @1 @; m3 K( X2 v$ a
记者:飞沙
5 N+ I% X7 d- z  [6 u3 s* }新闻来源:聊天大厅->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艺术团[电信](601188)

20190417 大事记 第24期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jpg

      2019年4月18日讯 “大事记”就是把重大事件按年月日顺序记载,以便查考的材料。大事记具有史料价值,可以录以备查的作用。VV社区《大事记》栏目宗旨在于通过每一期的节目,把历史上重大事件介绍给广大的网友,普及历史知识。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向您全面、立体的介绍历史重大事件,让您在栏目中了解历史。2019年4月17日晚八点整,VV官方宣传部策划主办的经典栏目《大事记》第24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在VV官方活动-VV官方艺术团[电信]601188房间现场直播;栏目主播圆圆、止水将带你还原事件的发展过程,让您掌握当时事件的动态信息,走进历史的记忆里。

组合1.jpg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我国的通信卫星通称“东方红”系列。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 L0 n1 U' A$ d- a$ R/ T, {( d- b
      本期栏目随着天天、冰凌花、瓶子三位嘉宾的开场舞《祖国祝福你》拉开帷幕,首先栏目主播就当期大事记概况加以介绍。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在接下来的时间随着嘉宾箫箫笛子独奏《滚滚长江东逝水》、《天堂》、《美丽家园》, 白云朗诵《走进春天》、《我是一颗小草》、《春夜听雨》,转身歌曲《小村之恋》、《祖国慈祥的母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雪舞筷子舞《美丽的草原我的爱》、彝族舞《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维族舞《西出楼兰》等节目的穿插表演中,两位主播从该事件的背景、发生、经过,结果,历史意义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还原事件的发展过程,使在场的朋友们了解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组合2.jpg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 。随后美国、法国、日本相继发射人造卫星。1958年5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1964年,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一系列进展为发展人造卫星奠定了基础,卫星计划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东方红一号”(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30464)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潘厚仁为中心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 U+ c/ ?' a/ k" X' P: h) ?$ Q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世纪50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为了使中国人造卫星早日上天,中国科学院组织我国著名科学制订了一个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实现卫星上天;第二步,研制回收型卫星;第三步,发射同步通信卫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2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卫星升空后的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同时还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东方红”一号卫星肩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期间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组合3.jpg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世间的局势,对卫星事业自始至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等指示,已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东方红一号卫星文化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体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国大协作,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又红又专、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善于攻关、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杰出贡献。

组合4.jpg

      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本期"大事记"完成一次时空的穿越,伴着嘉宾们精彩的演出结束。通过主播的介绍,大家应该了解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来龙去脉。第一颗卫星成功升空运行的实践证明,这些系统技术性能可靠,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当时预定的任务,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它的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事记栏目以时间轴的方式为您提供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知道那些不能忘记的人,那些不能忘记的日子。

房间路径

聊天大厅->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艺术团[电信]

房间ID:601188

VV宣传标记.gif

点击阅读《VV宣传》更多活动追踪>>>>

点击下载VV娱乐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 ?+ [; L; e: O- g
5 Y  c5 \& O2 F( W" {
! T1 `1 l$ B6 R* I6 d+ W7 Z7 Q( [1 _& t& I9 h* S2 ~6 d/ w- L, S9 {: S4 T


. {! D6 _% P5 ^! E2 k0 O
【责任编辑:52338】

宣傳记者★飞沙

2019-04-18_052734.png

宣傳记者★飞沙
宣傳记者★飞沙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