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记【宣】7.6【名师点评】第63期 记者:执白 52309 (图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09 于 2021-7-11 15:59 编辑



【名师点评】第63期


记者:执白

来源:VV-VV主诵认证歌房-30003




    聆听大家讲座,共享诵读之美。2021年7月6日19:00,在VV30003VV主诵认证歌房,【名师点评】第63期震撼开播。朗诵艺术家康健担纲主讲与点评导师,开讲《立论》《猴吃西瓜》朗诵技巧。诵友齐聚歌房,诵读经典美文,导师现场点评,一场散发语言艺术魅力的视听盛宴在这里绽放精彩。



    时钟敲响了北京时间19:00,悠扬舒缓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主持白小白走上视窗舞台,为本期《名师点评》激情开篇。欢迎广大诵友云集歌房,隆重地介绍了今晚点评老师康健(原名郑健康)。康健,朗诵艺术家,2019年评为中国十大诵读家。北京朗诵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台词主讲教师;有着四十多年舞台艺术实践经验,擅长朗诵不同风格的作品。本期《名师点评》分上下两个篇章:康健老师主讲《立论》《猴吃西瓜》朗诵技巧;诵友学习朗诵美文,名师现场点评。



    今晚,康健老师首先开讲的是鲁迅著名杂文《立论》的朗诵技巧。《立论》“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立论》的立论讲得很明白了。鲁迅当时说:“我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以哈哈论过生活的人。他的哈哈是赞成,又是否定。似不赞成,也似不否定。让同他讲话的人,如在无人之境。”其寓意在于讥讽那个年代的人的虚伪、中庸之道和模棱两可的人生态度。朗诵的技巧当是:一是展开想象,如何展开,就是让生活中的现实与文章中的人物相联系。譬如有人一贯说假话等,你就会找到一种联系;二是把握一个基调,即每句话都有潜台词,寓意深刻;三是朗诵是二度创作。理解文本是朗诵的基础,想象是朗诵升华的翅膀。接着康健老师完整地朗诵了一遍《立论》,他那惟妙惟肖的语气语调、语速和巧妙的停顿等,将各色人物的对话,用声音既形似又神似地表达了出来。观众貌似亲临了那个时代,进入了那个生活场景。



    寓言是一种独特的文体,显示着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和魅力。谈到寓言的朗诵技巧,康健老师力推了刘征创作的寓言故事《猴吃西瓜》。这是一部寓意深刻、风趣幽默的作品。要诵读好这篇寓言故事,首先要明确的是主题思想为“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其次是风趣幽默,形象生动,这是朗诵寓言的基本技巧。第三是诵读中要多角色转换,“一人一台戏”这样的朗诵才会做到形象、生动、活泼、幽默,更能深化寓言主题思想。表演的痕迹多了,那是仅仅是技巧。当猴吃西瓜皮时,“西瓜其实就是这个味儿”一语双关,风趣幽默,在笑声中得到人生启迪。



    当康健老师结束了精彩的讲座后,诵友们纷纷上麦开始与老师学习朗诵《立论》《猴吃西瓜》。晓欣欣、梅朵、学习、花府爱追光、晓晓、文墨飘香、葱宝宝等先后朗诵配乐寓言《猴吃西瓜》;江南、云若依、小麦等朗诵了杂文《立论》。他们的朗诵,得到了康健老师一对一的精彩点评。康健老师针对大家的诵读提出了建议:诵读中人物角色转换难,这就是朗诵中永远的难点“表达难”,需要实践中体味,要带着目的性去朗诵,多观察多模仿就会达到惟妙惟肖。叙述语气要生动,重音地方要格外注意。“寓言的朗诵,犹如讲一个笑话,那个真实的夸张的夸张,有目的地让听者得到点什么。”



    今晚,大家风范的经典讲座,专业精准的高水平点评,诵友们收获满满,信心满满。声音之美,美在表达的激情四射,朗诵的魅力,尽在二度创作的主题升华。美好的时光在经典美文的诵读中度过,快乐的时光短暂而又依依不舍。主持白小白再次登台,代表官方《名师点评》栏目向康健老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本期《名师点评》在主持白小白的美好祝愿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52309】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