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活动现场] 【官】【活动现场】6.7【美食中国】第50期 :烧麦 记者:小海螺52365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65 于 2018-6-8 21:04 编辑 2 p3 y& }8 I, D: {

+ ?9 t. N# R* ^7 j1 H# T+ e6 kVV宣传
0 i8 E9 ?, b1 J# K  d5 Z

$ j6 w1 ]% x* w) `2 G2 `
【美食中国】第50期:烧麦

. o: O* V. A9 o( v) ?
记者:小海螺+ ]9 \6 T% p" {* O6 ~" s, X
新闻来源:聊天大厅->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


: Q- z* b8 j% G7 o4 G3 t

0.png

.

      2018年6月8日讯  VV官方宣传部策划主办的经典栏目《美食中国》第50期:烧麦,在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房间开播。《美食中国》栏目宗旨在于通过每期一道美食,把中华五千年流传的经典名吃介绍给广大的美食爱好者,为大家提供最全面、最详细的美食信息。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精美的图片、逼真的音画、多样的形式,为您详尽介绍每道美食的历史、流派、烹制、名店等,让您在咫尺之间赏尽天下美食。这里是美食爱好者的园地;这里是烹饪大师的摇篮。0 M0 C8 m3 l2 m* b& D

4 e( W$ N, ^) o5 Y" F9 ^5 O

主1.png


. s9 G; ]/ ~% {' A8 [2 l2 M      晚八点整,栏目主播丹阳、顺哥在带现场观众走进美食世界中。 烧麦又称烧卖、稍美、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北京,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8 k1 ?- U' q! v3 D

' d3 L2 F  N# H  @

主.png

3.png

4.png

( S/ }/ C' a. N3 H2 \6 s7 o
      烧麦是非常引人喜爱的特色小吃,据说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一盘猪肉心的烧卖,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金瓶梅词话》中也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李斗《杨州画舫录》、顾禄《桐桥倚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中开列了“各样烧麦,大肉烧卖、地菜烧卖、冻菜烧卖、羊肉烧卖、鸡皮烧卖、野鸡烧卖、金钩烧卖、素芡烧麦、芝麻烧麦、梅花烧麦、莲蓬烧麦……”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荤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菜烧卖”。时至今日,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安徽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湖南长沙有菊花烧卖;广州有干蒸烧卖、鲜虾烧卖、蟹肉烧卖、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3 v& G! l5 D" I. d. T. [6 y! X

0 S5 f  f' U% T; y; K% T

5.png

6.png

7.png


6 Q2 C# n. O. d( [- g      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观其形,晶莹透明;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浓不腻,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烧卖的面皮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烧卖里的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如今,烧麦不仅是地方小吃,更是呼和浩特的文化名片。而对于生活在内蒙古的很多人,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这一口,则是呼和浩特市的烧麦。提起塞外青城的烧麦,这个小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几百年。时光流转,似乎只有那一个个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小小烧麦馆不曾改变,充分印证了“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话。本期经典栏目《美食中国》第50期烧麦,在互动刷奖中圆满落幕。
1 X; o: w# q3 {3 s; ^8 `6 @4 L
3 B3 _9 S0 N  ^+ N

9.png

8.png

2.png


3 ]8 P4 q& d  u  E: a

房间路径# I9 w1 g) @  \0 C
聊天大厅>>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
$ ]+ {. f  J* x
房间ID: 601185


5 j7 O$ E0 F0 M& G- o, a; s6 I/ u, ^# T0 p8 i2 d/ y

点击阅读《VV宣传》更多访谈报道>>>>2 y* \% A# q  A1 z6 U6 d
点击下载VV娱乐社区最新版>>>>( r8 x  d0 Z; K( ^1 E& M; C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2 I  K  p2 r9 l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c- ]9 L2 h- _3 ]1 u( Z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责任编辑:52365】

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

601185.png

2 ?4 @- ~9 K/ c$ X

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