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泰国军方宣布政变推翻政府接管政权

分享到:

  泰国陆军司令巴育·占奥差22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于当天16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看守政府,接管国家政权,逮捕政治斗争两派的主要领导人,占据主要政府机构。之后,军方作出一系列举动,宣布“暂时中止”宪法并解散看守政府,但上议院及独立机构可继续履行职责,还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戒严,实施宵禁。
  军方接管权力推翻政府
  巴育当天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由于曼谷和其他地区持续发生暴力事件,影响泰国民众生活,一些人被杀害,许多人受伤,所以,军方有必要发动军事政变。
  巴育说:“由于混乱逐步加剧,破坏国家安全,我们决定政变,为了使局势正常化,并推进政治结构、经济和社会改革。”
  巴育宣布“国家维持和平委员会”已于当天16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接管国家权力。
  两天前,巴育宣布在全国实施军事管制法,宣布组建“国家维持和平委员会”,自己担任总指挥,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海军司令和空军司令任顾问。
  该委员会发言人汶泰说,委员会决定“暂时中止”宪法,但第二条“泰国是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体制国家”予以保留。汶泰说,由于宪法被中止,看守政府也停止运作。
  保证不会干涉民众生活
  泰国自1932年施行君主立宪制以来已经发生19次政变,其中大约一半政变为未遂政变。大多数政变由陆军领导人发动,但历史上也有低衔军官成功政变的案例。上一次政变发生于2006年9月19日,政变实施者为时任陆军司令颂提。
  在22日的电视讲话中,巴育敦促民众保持冷静,继续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他要求国家公务人员继续履行职责。
  泰国主要部委的公务架构是,每一个部委机构设有常务官和政务官,常务官的最高长官为次长,政务官的最高长官为部长,部长随政府更迭而更换,次长则负责部委机构的日常运作,任期不随政府变更而变更。因此,在政府频繁更换、内阁反复改组的近十年,泰国主要部委机构的正常运作未受到影响。
  巴育说,政变的目标是不肯让步的政治斗争两派,而不是普通民众,因此军方会努力确保社会稳定,不会干涉普通民众的生活。
  控制数十名各方代表
  当天的政变发生在一场为期两天的会议之后。
  军方20日宣布军管后,召集多方政治力量和国家权力机关,于21日开始召开会议,商讨出路。出席会议的包括选举委员会全部5名委员、上议院议长、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黄衫军”政治翼)领导人素贴、民主党党首阿披实、为泰党代表、反独裁民主联盟(“红衫军”政治翼)领导人乍都蓬等人。
  在21日的第一轮会议上,巴育呼吁双方各让一步。虽没有明说,但军方其他官员解读,军方希望指派一名临时政府总理,或过渡政府总理,由临时政府或过渡政府决定政治改革方案、确定选举时间。但会议无果而终,各派未能就政治出路达成一致。
  会议22日进入第二轮谈判,但未准许媒体进入。会议召开两小时后,大约16时20分,巴育离开会场,乘坐一辆小汽车离开陆军俱乐部。随后,驻守在陆军俱乐部附近的陆军第一步兵团进入会场,控制所有人。
  大约40名与会代表被士兵用10辆面包车带离陆军俱乐部,去往一处不明地点。
  责令总理等官员报到
  军方宣布政变后,“国家维持和平委员会”下令看守总理尼瓦探隆及其他17名内阁成员23日向委员会报到。看守政府总理尼瓦探隆·汶颂拜讪目前下落不明。
  尼瓦探隆没有参加当天的多方会议,为泰党其他成员替代他出席会议。就在22日上午,尼瓦探隆还发表讲话,称不会参加陆军组织的会议,因为他是政府总理。
  尼瓦探隆还说,军方20日实施军事管制法不符合宪法,“尽管军方有权实施戒严,但戒严令必须在宪法框架内实施,军方的任何动作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
  尼瓦探隆担任看守总理不足两周。本月7日,宪法法院以滥用职权为由判处英拉·西那瓦下台。随后,为泰党指派尼瓦探隆接任总理。22日宣布政变后,英拉去向不明。
  驱离[被过滤]者全国断网
  军方之后还接连发布了多条声明。军方宣布,自22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军事管制法,即戒严令。20日发布的戒严令作废。
  陆军副发言人云泰·素瓦丽在电视声明中说,自22日起,军方在全境实施新的戒严令,内容与先前戒严令相比更加严格。她说:“依照军事管制法,国家维持和平委员会禁止王国全境内任何人从每天晚间10时至次日5时外出。”
  军方在另一份声明中要求所有参加政治集会的集会者尽快撤离。声明称:“为尽快恢复和平,军方要求所有集团的所有[被过滤]者必须离开,立即返家。”
  当天傍晚,乘坐军车的士兵进入曼谷市中心和市郊的几处集会地点,劝离集会者。《民族报》报道,在一些集会地点传出枪声。
  当天晚间,在“红衫军”集会的一处路口,大约3000名集会者分乘军方提供的大巴离开。
  军方同时发布指令,要求所有士兵和警察在执行相关任务时不得未经许可携带武器。
  另据泰国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22日晚9时30分起,泰国全境因特网将中断服务。
  ■背景资料
  82年来重要政变
  1932年6月24日“暹罗革命”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1933年6月20日显现革新意愿的政府因推行经济改革政策而遭军方推翻,军方随后组建权力机构,并由权力机构指派了一个保守派政府。
  1947年11月8日陆军比利元帅发动政变,推翻政府,废除宪法,组建军政权。
  1951年11月29日军方发动“静默政变”,恢复1932年宪法,扩大了军方的权力。
  1957年9月17日陆军沙立元帅发动了泰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控制街面混乱局势的政变。当时,社会因选举产生矛盾,街头发生暴力冲突。但沙立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当政。
  1958年10月20日沙立在美国接受治疗后返回泰国,再次发动政变,理由是当政者引入西方思想。沙立在政变后发布泰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戒严令。
  1971年11月17日军队以政治过于宽松为由发动政变。
  1976年10月6日军方与学生集团冲突,制造“法政大学惨案”,随后推翻政府再次执政。
  1977年10月20日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他宁政府。
  1991年2月23日军方以腐败为由推翻差猜·春哈旺政府。
  2006年9月19日陆军司令颂提借总理他信·西那瓦赴美参加联大会议之机发动政变,推翻他信政权。
  2014年5月22日陆军司令巴育在与各政治派别谈判、商议政治出路未果后宣布发动政变,接管国家政权。
  □分析
  1军方为什么突然政变?
  会谈实为政变预谋方案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利平昨天表示,泰国军方此前否认将进行军事政变,实际是为发动政变做铺垫。
  许利平指出,泰国军方在以前的政变中,因其“与民主不相符”给外界不好的印象,尤其受到西方的反对甚至制裁,所以此番泰国局势动荡的数月中,军方一直向外界传递不想发动政变的信息,让政变成为“找不到妥协方案下的被迫所为”,显得更具合法性。
  这两天泰国军方召集看守政府、为泰党、民主党、反政府[被过滤]者、“红衫军”等会谈,其实是政变的预谋方案。“泰国正反两方达不成妥协,两天的谈判为政变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许利平指出,会谈是军方的一个试探,看各方有没有可能达成妥协,会谈“不出意料”地破裂,军变顺势而为。
  许利平分析,这次政变与此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往都是先军事政变再戒严,这次却是先戒严再政变,可见泰国军方也很谨慎,政变从以前的“一步完成”变为此次的分两步走,以试探国际社会及各方反应。
  2军方下一步有什么动作?
  先修宪继而清算为泰党
  许利平认为,根据以前的经验,泰国军方将对宪法和相关法律作出修改,比如修改选举制度,可能改变一人一票制度,因为当前泰国贿选比较严重,一人一票不一定能反映现实,因此或将采用按比例的代表制。
  许利平猜测,军方要通过组织新的选举组成新的看守内阁,为泰党就可能凭借选举重新上台,为防止这一情况出现,军方可能对该党进行政治清算。
  此外许利平还提到,军方或还将进行经济、社会等改革,根据以往组织这些工作,并进行重新大选可能需要一年多时间。
  3泰国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
  短暂休整但长期不稳定
  许利平指出,毫无疑问此次军事政变更符合“黄衫军”的利益,而对“红衫军”的利益造成最大的伤害,其肯定会反对军事政变,但也没有办法,因为泰国本就缺乏各方妥协以及制度纠错。
  军事政变后泰国将经历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短暂休整期,短时间内政局会有一定程度的稳定,但从长期来说,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三年内,泰国政局要保持长期的基本的稳定,还比较遥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