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经典栏目] 【部门缺编】【官】4.8《走遍中国》第292期:河洛重镇 记者:惜缘52320图文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0 于 2021-5-20 14:15 编辑
1 P3 P, B; a# ^! ]3 u3 m: v& |) L9 O8 n5 V; D5 e; b
VV宣传
7 S$ V  ?8 b/ n* ^+ W. L3 S; s8 b( j* a7 }( W

《走遍中国》第292期:河洛重镇 河南潢川


& J1 D# y: X/ l, s

记者:惜缘

新闻来源: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 (601185)

9 D" M6 E6 ~/ H; R* O- V. u

1.png


5 j4 D  V/ L$ h9 F4 ]2 U      2021年4月8日讯 2021年4月8日晚八点整,VV官方活动部策划主办的经典栏目走遍中国,将在VV官方活动专区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开播,VV娱乐社区《走遍中国》栏目,黄金强档,现场直播;周四晚八点第292期《河洛重镇 河南潢川》将带你走进河南潢川。
& }( ]: \7 U: b3 X  i
* w6 ^, P9 Q9 s! T# L( W

2.jpg


/ M1 D+ J6 l8 v. }. A$ m! U/ E( b: ^
  当晚八点,栏目主播顺歌、丹阳准时上麦,为本期栏目主播。河南潢川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居信阳市中心。全县辖11镇10乡,一个国营农场,人口77.8万,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潢川有“豫南小苏州”之美称。潢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黄氏发源地。春秋称黄国,汉代为弋阳,盛唐谓光州,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后设潢川专署,1952年并入信阳。历史上名人荟萃,古迹文物遍布。为战国春申君之故地,元朝文豪马祖常之家乡。 黄国故城气势恢宏,蔡番青铜器精美绝伦,清代铁旗杆赫然矗立,吴道子墨迹碑刻出神入化,倾倒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风流。+ Y, x1 @+ u( p* [: F+ e
5 Y( ~" N9 }  X# `4 C2 h5 W/ f/ o$ g

3.jpg


+ w- ?! _0 s8 p
  潢川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玉带般的小潢河穿城而过,如虹双桥飞架南北, 春申、 弋阳两城相峙。河上点点白帆,时有渔舟唱晚;两岸亭台楼阁,夜半灯火阑珊。再有望河楼、三义观、晴堤新柳、七里清泉等景物,如诗如画。因得“豫南小苏州”之美称。潢川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丰裕,四季分明,盛产 稻米、 小麦、 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樱桃谷鸭养殖量达2400万只,居世界第一;花卉面积5.5万多亩,有200多个属类,2400多个品种,是全国花木示范基地县和国家授牌的“花木之乡”。潢川区位优势独特,交通通讯发达。位于 鄂、 豫、 皖三省交界的“ 金三角”地带。) `) r0 y9 t$ h, m0 L5 G0 x, u- s
9 E3 [! G2 \4 ^: t- C

4.jpg

4 h: p4 F* n) D- _0 H7 _
  国道312、106线和312线高等级公路,京九铁路与宁西铁路、罗叶高速公路和拟建的 京深高速公路分别在县城交汇;国家西气东输支线工程经过潢川,并设中心气站;京九和沪乌光缆交汇潢川,开通了10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条件。 《走遍中国》栏目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精美的图片、逼真的音画、多样的形式,向您尽量全面的介绍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旅游景观、旅游商品、文化信息等,让您在咫尺之间可以走遍天下,神游世界。这里是旅游爱好者的园地;这里是看世界的窗口。栏目组还精心为您准备了大烟花、水晶会员、红色VIP,欢迎锁定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 q& G2 v: J: D) }% \  F/ k% O1 Z

  _  x' g, K" m* G. F2 _1 e$ o6 S% u1 ]& L* e
( Q% p/ n2 i3 O! T4 k( n# r6 O

房间路径

聊天大厅->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

房间ID:601185

+ R( t- @  J- \: q  k, B- K

: x* k" q; B+ h
$ L; ^  z" Q8 y6 R

点击阅读《VV宣传》更多活动追踪>>>>

点击下载VV娱乐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8 ?0 P9 g/ E8 t" ^8 f$ V; A' b& {

【责任编辑:52320】

5.png 888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