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活动现场] 【现场报道】陕北民歌300首两周年庆典晚会 记者:兰天飘飘【记】52330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30 于 2014-12-6 20:10 编辑 5 L- @- O* G' E1 X. M: f

- D& l' n4 b6 DVV时报
, T, g, f$ Y5 C' [

8# d6 H- u4 g9 X7 o
陕北民歌300首两周年庆典晚会

8
/ i% s9 P) k% G
时报记者:兰天飘飘- |( M+ q+ a$ R" k2 o  W
新闻来源:中年专区->陕北民歌300首[电信] (627461)

8
, i; x" Z' T* M) v$ K/ C

1.jpg

9. F) n' a! h7 g: T
    时报2014年12月5日讯 陕北民歌300首两周年庆典晚会,在中年专区->陕北民歌300首[电信] (627461)房间举行。通过晚会推广和提高VV视频聊天室的对外交流及宣传,弘扬VV,中年专区。陕北民歌300首两周年大型庆典晚会,弘扬陕北黄土文化,绽放音韵圣乐,展示陕北民歌300首房间的民歌魅力文化与团队精神,宣传和推广VV聊天平台,宣传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健康的网上文化生活。

9
9 F5 H% s, |1 X0 z& S# R

2.jpg

3.jpg

4.jpg

9

    陕北地区是汉族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今晚我们来到陕北民歌300首房间,与房间歌手一起分享陕北民歌之大气磅礴。晚会上,中年专区副专区长墨客和房间室主先后致辞,欢迎朋友们一起与陕北民歌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晚会分四个篇章展开。第一乐章:荡气回肠信天游,第二乐章:豪放纯朴黄土韵,第三乐章:民间乡曲陕北情,第四乐章:百花齐放创辉煌。晚会在流星浅秋果果表演浓郁陕北开场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拉开帷幕。: C. r/ k. D& {# G2 ?1 Z+ v
9
. W% U( D2 N* p1 {5 e

5.jpg

6.jpg

7.jpg

9
3 t+ z1 s" {! v5 Z( b, s
    陕北人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晚会上,我们欣赏到的陕北民歌有,01号演员宁静陕北民歌《 三十里铺 》,02号演员叶振国陕北民歌《黄土高原》,03号演员阳光一笑陕北民歌《挂红灯》,04号演员快乐就好陕北民歌《赶牲灵》,05号演员烟雨蒙蒙陕北民歌《走西口》,06号演员贾五儿陕北民歌《 大红公鸡毛腿腿》,07号演员蜜蜂陕北民歌《走西口的人儿回来了》,08号演员山丹丹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09号演员喜娃陕北民歌《 小调情歌》,10号演员网缘陕北民歌《泪蛋蛋》。

8
, N# ^5 h3 H, I* v6 n8 L4 f, ~$ {0 P

8.jpg

9.jpg

10.jpg

03 W+ I9 s& e7 o" u/ Q5 j
     山丹丹开心爱唱蜜蜂带来中场舞《陕北秧歌》,将晚会引入到下半部分的演出之中。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如今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晚会上,我们还欣赏到演员们带来的陕北风味的节目有,11号演员馨香百合朗诵 《我的陕北我的黄土高原》,12号演员飞鹰陕北说书《刮大风》,13号演员骑驴汉期盼二人台《二狗湾》,14号演员开心爱唱猫猫乡村搞笑《姐夫送小姨》,15号演员秋水芙蓉秦腔《兄弟窗前把书念》,16号演员含香朗诵《如果你不在这里》,17号演员晚托歌曲《愚公移山》,18号演员幸运金苹果歌曲《东南西北风》,19号演员幸福织女歌曲《女人花》,20号演员念念歌曲《青藏高原》。陕北民歌流传于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汉族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汉族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 E" S9 _& E* G5 D- j0 N& V

9
9 `' C8 `( |5 B; }: B+ b' A

11.jpg

12.jpg

13.jpg

9: @2 @- d8 h0 l% y) H( O" z4 Q; H
     晚会在流星浅秋果果表演结束舞《难忘今宵》中,落下了帷幕。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并留传至今。今晚我们分享到了历史那久远的传承,体验到它的博大精深。陕北民歌吹来的西北风,一直会以一种特别的形式让更多朋友,喜欢它。

0

9

房间路径

聊天大厅->中年专区->陕北民歌300首[电信]

房间ID:627461

0

小海豚~1.GIF

2014-12-5 21:151 \( I7 v" P) P  s& O, L% |
) T  c2 k6 `& H, c% c

9 r7 ^! j" n' I6 s
' C0 c! L$ N1 h/ m7 H1 r

2014-12-4 02:13
1 v; m3 B* t2 y/ w5 x9 ~# Q* R
" Y" X( S. h) \4 t2 ^6 H

6 E4 l8 d3 J* X7 Z1 M3 @*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视频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7 D2 i- s5 E+ C' p" S% M. L% `7 k# J8 y
【责任编辑:52330】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121.jpg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