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中国第3代空警3000预警机突破反隐身瞄准四代机

分享到:

   “中国在研发空警2000的后续机型,即主要担任防空识别区警戒监视任务的空警3000”。近日,日本《读卖新闻》以“中国炫耀防空识别区取得的‘成绩’”为题,发表评论说“空警2000是中国军队将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部署的机型,这次公开非常罕见”,并对中国下一代预警机的发展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刚刚闭幕的珠海航展上,我国以实装形式展出空警2000和空警20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也展出了ZDK03预警机的实物模型,这种高度密集展出预警机的做法,在历届国内外航展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表明我国的预警机装备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事件使得国产预警机继2009年国庆阅兵首度亮相后,再度引发国人对预警机装备发展的持续关注。那么,中国国产预警机取得了怎样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什么呢?
  空警2000和空警200:从无到有,突出重围
   预警机又叫空中指挥预警飞机,是一种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功能于一体的高技术装备,已成为空中作战和对地打击等精确打击行动的“指挥协调中心”,被誉为“信息化条件下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在现代条件下,如果没有预警机就很难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空战。因此,有人形象地把预警机称为现代化空战的“大脑”。
   中国发展预警机,可谓四十年磨一剑,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实现了从无到有,到成功出口,再到一系列新型预警机的设计与研制。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空警2000和空警200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是我国装备的首批两型预警机,填补了我国没有预警机的空白,其功能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警2000采用俄罗斯伊尔-76大型运输机,搭载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背负圆盘型天线罩;空警200采用国产运八中型运输机,搭载两面有源相控阵雷达,背负“平衡木型”天线罩,两者高低搭配并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战术协同。
   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亮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关注,美国知名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控阵技术的空警2000比美国的E-2C整整领先一代”。根据网络上早已流传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关于预警机合作的历史来看,其正式开始研制的时间应该是在2000年前后,可以认为是我国正式形成装备的第一代预警机。
  ZDK03:运八背圆盘,成功出口
   2011年12月,作为我国第三个公开的正式预警机型号,首架ZDK03预警机正式交付国外用户。从国际上预警机出口的一般研制周期来看,一般是合同签订后2~4年左右开始交付,如此推测,其正式启动研制的时间应该在2008年至2009年左右。此时,距离我国首批两型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研制已经有7~8年的时间,对于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来说,可谓间隔不短,可以认为是国内发展的第二代预警机。
   从外观上看,ZDK03采用旋转式天线,与美军现役的E-3C预警机类似,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期待它能够接近E-3C的水平。虽然ZDK03的载机平台———也就是运八平台,其最大起飞重量仅有不到70吨,所能允许的天线罩尺寸要小,据推测,其直径仅有8米左右,而E-3C的载机波音-707最大起飞重量150吨,天线罩为9.1米,但是,如果ZDK03的雷达采用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可以在小平台上做到更远的探测距离,而这些电子技术,比如信号处理技术,软件调度技术等等,可能都是在空警2000上已经突破的。当然,期望在平台规模相差一倍的情况下,两者性能相当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是,ZDK03基本性能接近E-3C,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推测。
   虽然ZDK03作为我国开发的第二代预警机没有装备本国,但是它对于国内预警机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证明了运八也可以背圆盘,并且找到了背负式圆盘的最佳尺寸。此前通过空警200的研发,只是证明运八平台背负“平衡木”型天线罩是可行的,但是,这种天线形式会带来头尾的盲区,不能全方位覆盖,为作战使用带来了很大限制,所以,相比“平衡木”,“圆盘”会是更好的形式。这就为在国产飞机上继续推动预警机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途径。另外,ZDK03成功出口国外,使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瑞典以色列后第四个能够出口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
  空警3000,数字阵雷达,反隐形?
   “空警3000”,这个称呼从来没有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证实过。不过,日媒提及空警3000,并不是这个名称的第一次出现。就在去年上半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涂有黄色底漆的预警机,以运八飞机为平台,采用与空警2000类似的背负式圆盘(这种圆盘可能就是由ZDK03继承而来)和三面天线,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并被广大网友冠名“空警3000”。
   如果不考虑飞机外形,单从雷达来看,可以看作是空警2000“大盘鸡”的迷你版。不要小看迷你版,因为对复杂的电子设备来说,做小做轻总是不容易的。空警2000的载机伊尔-76最大起飞重量150吨,翼展50米;而运八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60余吨,翼展不到40米。那么,如何把空警2000巨大的雷达做小后安装到运八飞机上呢?
   根据网络上披露的数据,空警3000在世界预警机中首次采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数字阵列雷达本质上仍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其在工程应用方面有着传统有源相控阵雷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产生足够高频率的发射信号,必须一级一级地进行变频,电路多,复杂度高,可靠性也相对较低;数字化雷达直接以数字的方法产生一定频率的发射信号,省掉了多级复杂电路,重量大幅度减轻,体积大幅度缩小,特别适合于重量和体积严重受限的机载场合,从而使得小飞机、大威力成为可能。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空警3000可以认为是中国的第三代预警机,并可能具备反隐形能力。因为世界各军事强国正在大力开发四代或五代战机,从雷达探测的角度看,预警机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将只有对三代战机等常规目标探测距离的1/4,无法满足实战需求。
   而且,环顾中国周边,这片区域将成为四代机最为集中装备的区域,日本、印度都已在谋求四代机,而俄罗斯T-50早已实现首飞,世界上第一型隐形战机———F-22则已部署关岛,不用说十年后,即使是在当下,隐形飞机已成为中国的现实威胁。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了JY-26反隐形陆基雷达,其出色性能引起强烈反响。这代表了雷达往反隐形方向发展的趋势,预警机也不例外。从技术上说,雷达采用相控阵技术,由于其总功率由多个收发组件的功率合成得到,收发组件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小的雷达。如果收发组件数量足够,就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射功率,这有利于增大从隐形飞机目标返回的雷达能量,从而对雷达反隐形有利。
   同时,相控阵技术由于扫描一定方位区域的时间是可以灵活地由计算机控制的,不象机械扫描雷达扫描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加长雷达波束扫描一定空域的时间,当波束照射到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能量返回雷达,这也对反隐形有利。而空警3000由于采用数字阵列技术,雷达的关键部件———收发组件做轻、做小之后,在单位体积内就可以安装更多的组件。
   总的来说,根据目前我国已公开的预警机资料来看,可以总结为三代的发展:第一代,空警2000和空警200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中国预警机的有无问题,并且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代,在预警机已装备国内的基础上,ZDK03实现了对外出口,并解决了运八飞机背圆盘的问题,承上启下;第三代,空警3000等新型预警机的研制,可能解决反隐形问题。
   这些预警机型号反映了我国预警机装备正在持续、系列化和健康发展,也将进一步充实中国的预警机家族。中国空中力量将获得更多探测距离远、低空探测能力强、机动范围大的空中预警平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