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张德福

分享到:
张德福1932年出生于北京,7岁开始在北京“四月鲜剧社”学评剧,10岁拜评剧前辈孙宝廷为师,12岁起归为评剧生行,15岁时初露锋芒。张德福戏路宽广,不仅善演传统戏中的正生、官生、穷生、扇子生、书生,还善于在现代戏中饰演各类小生形象,他的扮相俊美,唱、做、念极佳。在传统戏《唐伯虎点秋香》《金印记》《无双传》《御河桥》《杨乃武与小白菜》《金玉奴》中的唐伯虎、苏秦、王仙客、宣登鳌、杨乃武、莫稽以及现代戏《金沙江畔》《小二黑结婚》《南海长城》《阮文追》《杨三姐告状》《会计姑娘》《烈火中永生》中的金明、小二黑、区英才、阮文追、高占英、钱小满、华子良等人物形象各具风采,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随着评剧剧目的扩展,张德福还突破了小生行当,兼演其他各类角色,并做出独特的艺术创作。如在《锔碗丁》中,他饰演玲儿的父亲这一老生行当,张德福以他浑厚的艺术功底,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需要,运用弹性的唱法即讨窍的、皮筋的唱法,伸缩鲜明、跌宕多变,得到了同行及观众的好评。

  张德福的扮相非常的好,更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调高音宽,5在数十年的评剧艺术生涯中,他牢记了恩师孙宝庭:"唱讲究戏不唱将就戏"的教诲,潜心研究艺术,“争唱人物腔,力弊重复脸”、“戏不离研,戏不离技”这就是张老师塑造评剧人物的座右铭和对自己演唱艺术的精辟总结。   他演戏突出人物个性,表演松弛自然,感情贯穿细腻。他的演唱讲究行腔运气一切从人物出发,常用音量不大的小腔表现角色内心感情的细致变化。由于以气托声,送音悠远,有着特殊的感人效果。
  张德福老师在评剧音乐改革上勇于“吃螃蟹”, 在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他大胆将“三眼一眼”、“大甩腔”、“四二板”、“四一板” 以及“反调”等多个板式运用于小生演唱之中,首创了评剧小生“大甩腔”;开创了评剧小生的“反调:唱腔以及男声板眼多样化的先河,创造了评剧的“导板”、“回龙”、“三板一眼”等板式;在《祥林嫂》和《春香传》中,张德福运用“虚实结合”的演唱方法来运腔,“男女同度不同唱”可以说是张德福的独创的“专利”。
  80年代,60多岁的张德福又一次突破小生行当,在评剧《高山下的花环》中成功扮演了性格爽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雷军长。他是评剧界为数不多的正调小生表演艺术家。
青山京剧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