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戏曲中的小知识

分享到:
是封建时代对官家妇人一种赠封的称号,比另一赠封称号“令人”低一等。事源于北宋徽宗时。最初规定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的母亲和妻子,并封为安人。明朝有所扩大,六品官的妻子也受封。《宣和遗事》后集见载:“其侍妾甚多,有封号者:为令人者八,为安人者十。”
        京剧《八大锤》第14场中,王佐唱:“少时公子回营帐,全仗安人作主张。”
八面玲珑:
        语本唐代卢纶《赋德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匾上清。”讲彭祖楼因窗户多,非常敞亮通明,故以“八面玲珑”喻之。元代马熙《开窗看雨》便有“八面玲珑多得月”句。后更多用于喻人圆滑,无论遇什么事都能巧妙顺利地应付。
        京剧《司马迁》第5场中,李和嫣:“哎呀御史大人,我这十足威风不如你那八面玲珑啊!”

霸王自刎:
      在楚汉之争中,项羽战败,逃到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江边。《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自刎前一段情节描写甚详:乌江亭长靠过渡船来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然后自刎而死。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
      京剧《凤凰台》第2场中,孙策唱:“九里江逼霸王自刎江道,方显得男儿汉盖世功劳。”
白驹过隙:
      比喻时光过得飞快。典出《庄子、知北游》,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驹,是以白色的骏马喻指白曰的影子;隙,古义指墙壁的裂缝,光线射过壁间裂缝,一穿就过去了。后人说:“隙驹”、“隙驷”都是形容时光易逝。《金瓶梅》第二回:“白驹过隙,明如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京剧《苏武牧羊》第24场,苏武唱:“叹人生好一似白驹过隙,偏有这伤心事令人断魂……”。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柏舟自守: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的意思。《柏舟》原为《诗经、鄘风》一篇名。《柏舟序》说整首诗是共姜自誓之词。卫世子共伯死得早,他妻子不肯改嫁,“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于是才产生了这首《柏舟》。当然,这仅是一解。但后世以《柏舟》称守寡之人的矢志不嫁,因而旧时在女子节操中有“柏舟节”的命名。
        京剧《卓文君》第四场中,卓王孙言:“女儿文君,望门而寡,果能柏舟自守,何惜养终身。”
白帝托孤:
        典出《三国志、蜀书、先主备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白帝,地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东汉初,公孙述据此筑城,自称为“白帝”,故以为名。刘备伐吴,为陆逊所败,退居此城,后卒于城西永安宫,临终前,托诸葛亮照料自己的子女。后人便以“白帝托孤”指帝王托付可信任的人照顾孤幼的君王并委以君国政令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京剧《失空斩》第1场中,诸葛亮道:“先帝白帝城托孤遗言,扫荡中原,保留汉室。”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覆水难收:
       典出《汉书、朱买臣传》。汉代朱买臣因贫寒其妻要求与他离异,后朱买臣高中任会稽太守,其妻求和,朱买臣取盆水泼地,表示再也不能媾和。世人常用以喻夫妻离异,不能重圆;或喻错过机会再难遇到;或喻已经作出的事情,再也无法挽回。《后汉书、光武帝纪》述建武元年众将商议给刘秀上尊号,马武向刘秀建言道:“天下无主。如果有圣人利用天下凋敞而崛起,我们虽有仲尼为相,孙子为将,也恐怕难有作为。泼水难收,后悔无及。”京剧、昆曲和许多地方戏曲都有朱买臣休妻内容的戏,“马前泼水”为全剧的戏核。
       京剧《曹操与杨修》第四场中,曹操唱:“叹只叹有功未赏反遭殒首,悔只悔错杀无辜覆水难收。”
八卦:
       《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羲所作。八卦即乾(天)、震(雷)、兑(泽)、离(火)、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八卦由阴阳两种线形组成阴阳是八卦的根本。八卦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它起初是上古人记事的一些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逐渐神秘化了。
        京剧《探滁州》第2场中,徐达唱:“一个是论八卦测定不解,一个是守城门休要惊骇。”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傧相:
       亦作“摈相”。原指替主人接引宾客、主持赞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郑玄注:“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后特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吴门秀》:“及登兰省,遇云阳公主下降刘都尉,百僚举为傧相。”宋代陆游《避暑漫抄》:“就礼之夕,傧相则有清河张仲素、宗室李程。”
       京剧《金钱豹》第7场中,邓洪:“只是无有傧相,如何是好?”
伯道无子:
       西晋人邓攸,字伯道。曾当过河东吴郡和会稽的太守,后官至尚书右仆射。怀帝永嘉末,因避兵乱,携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为石勒所俘,逃脱而去江南,途中多次遇险。继续南逃只得步行,要自己担着两个儿子走长途,在忧虑难能两全的情况下,决定舍弃自己的儿子,以保全侄儿的生命。后来他终究没有再得自己的子嗣。事迹见载于《晋书、良吏传、邓攸》。当时有人就此感慨,真是“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这一遗憾,也形成后世出现“伯道之忧”的说法。
       京剧《生死恨》第10场中,瞿士锡唱:“伯道无子鸾胶续,白发红颜自笑痴。”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梁鸿配孟光:
就是举案齐眉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曰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闲。
  有顷,又去适吴。将行,作诗曰:“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聊)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惟季春兮华阜,麦含含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曰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闲,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仙女会襄王:
就是巫山云雨
出处:宋玉《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曰,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龙凤呈祥>昔曰梁鸿配孟光. 今朝仙女会襄王. 暗地只笑我兄长. 安排巧计哄刘王
漂母饭信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汉·司马迁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曰。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锁麟囊》漂母饭信非为报也
秦楼楚馆--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善[被过滤],穆公为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后世称秦楼。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细腰者居之,人称楚馆。后用“秦楼楚馆”称歌榭妓院场所。
《四郎探母》 莫不是思游玩那秦楼楚馆
十殿阎王:
在《铡判官》中阎罗王有这样的话“十殿之中孤为尊,掌管队曹众鬼魂”,
包拯“那柳金婵四殿挂号,焉能不到五殿”
说明戏里的阎罗王是五殿阎罗,是十殿阎罗王里的第五位。
阎罗王,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汉译为“缚”、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他能判决人和前之罪,加以赏罚。
阎王是哪路神灵呢?在印底古诗集《梨俱吠陀》中就已有阎王的故事,传说他是管理阴间之王,佛教吸纳这种说法,称之为阴间地狱之主。合起来,阎王即地狱之王、阴间之王。
阎罗包含多重意义。一种为“双世”《长阿含经·地狱品》中有“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这意;一种为“双王”,《玄应音义》中称,阎罗王兄妹都“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而在中国出现的是十大冥王。
这十殿阎罗王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曰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 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曰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二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曰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曰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天子包,正月初八曰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曰,另发别殿。
第六殿,六城王毕,三月初八曰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曰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曰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曰,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曰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曰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 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曰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收集京剧小知识(续)
解语花:
典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唐)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杨)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争:怎。后常以“解语花”喻美人。
京剧《连环计》第五场,董卓:“哎,老夫府中尽有打不动的金银山,却无可人意的解语花呀!”
煮鹤焚琴:
原作“烧琴煮鹤”。语见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二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为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后作“焚琴煮鹤”或“煮鹤焚琴”。喻随意糟践美好的事物。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焚香几个知。”清代王堃《两般秋雨庵随笔》:“奈经动地鼓鼙,熏天妖孽,化茵成溷,煮鹤焚琴,顿使此书原板,湮设无存。”
京剧《红楼二尤》第六场,尤三姐唱:“恨游蜂和浪蝶欺人太甚,分明是仗豪华煮鹤焚琴。”
<伍子胥>中有:
文王被囚遭陷阱,
伯邑考粉身救父身。
这个是封神演义里的故事,第十九回  伯邑考进贡赎罪
伯邑考去朝歌为父(周文王)赎罪,妲己见他年轻英俊,勾引他不得,便想法陷害,伯邑考以死相谏,可怜孝子为父朝商,竟遭万刃剁尸!
<二进宫>
昔曰里有一个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紫竹林内生太子,他的名儿万古扬
这个典故比较冷僻,我在网上找到这样的解释(中央新闻纪录电影諿被过滤]站上的,应该是权威的 http://www.cndfilm.com/famous/info20050801.asp):
    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京剧选编》第九集所收《二进宫》一 剧里,此处有个注解:“潘葛丞相——据传说周僖王(一说懿王)时,国舅梅伦争权,谋害苏皇后,丞相潘葛以自己妻子去替死。苏后安然 脱险,并在紫竹林生下太子。后苏后还朝,万分感谢潘葛。”
    按:据钮骠先生介绍,王瑶卿先生及其弟子程玉菁、于玉蘅、罗玉苹当年在中国戏曲学校的授课,此处的唱词“潘老丞相”即为“潘葛丞相”。
    此处关于潘葛丞相的故事,见于明传奇《鹦鹉记》。
    现在的湘剧高腔戏中还有《潘葛思妻》一出,即全本《鹦鹉记》中的一折。在湘剧中由徐绍清饰演潘葛,剧情是:潘葛救了苏后13年后,潘葛诞辰,其子为其庆寿,使他怀念起自己的妻子,十分伤感。忽报苏后归来,所生太子已满13岁了。潘葛悲喜交集,喜见周僖王夫妻重圆、父子团聚;自己却形只影单,老泪纵横。
    《川剧传统剧本汇编》第19集中也有川剧高腔的《白鹦鹉》一剧,是《鹦鹉记》的故事:周懿王时,白牙国进贡了白鹦鹉、温凉盏、醒酒毡三宝。时王妃苏英正有孕三月,遂立苏英为正宫,掌管三宝。懿王另一妃子梅妃嫉妒,同其兄梅伦定计,趁与苏英宴饮之际,故意损坏三宝,反诬苏妃失德,扭见懿王,苏妃被赐死。丞相潘葛知苏妃无辜蒙冤,乃以己妻李氏貌似苏妃而去替死。送苏妃至其侄苏敬处安身。苏妃在途中生下太子。梅妃占卜,知苏妃未死,命梅伦搜查潘府,无获。再遣人追杀,亦未果。苏妃将太子遗弃农家收养。十三年后,母子终于团聚,致书潘葛。潘正伤悼亡妻,惦念苏后,得书立即陈情懿王。王遂迎苏妃母子还朝,并传位太子,囚梅妃,斩梅伦。川剧常演的折子戏是《金殿还妻》。
八音: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尚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指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发出的八音。《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为钟,石为磬,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为土,鼓为革,缡敔为木。《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也用以泛指音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离朱剖秋毫于百步,而不能辨八音之雅偕。”
京剧《打潘豹》第一场:潘洪、赵普军:“呀,八音竞奏,圣驾开座来也!”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觱篥:
古乐器名。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哨头,管有九个孔,为簧管乐器。出自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后传入中原。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戴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因状似胡笳,又名笳管。此乐器吹出的声音悲凉,有穿透力,故又称悲篥。唐代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七拍:“龟兹觱篥愁中秋,碎叶琵琶夜深怨。”
京剧《潞安州》第一场:兀术:“待孤将觱篥吹起。”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丹墀:
      《贵妃醉酒》里有:
      你若是遂得娘娘心,
      顺得娘娘意,
      我便来、来朝把本奏丹墀。

《汉官仪》记:“以丹漆阶上地曰丹墀。”《说文》释墀为涂地之意,并称这是一种礼制,所谓天子丹墀,只有天子所居,地面才能丹漆。这样的装饰既为天子专有,因而,历来诗句传颂,每将丹墀尊喻帝王,象征朝廷。
摽梅:
典出《诗经•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摽,落下。梅,梅树的果实。摽梅,梅子从树上掉落,梅落而知时已晚。这首诗的意思是:梅子成熟季节,果实纷纷落地,树上所余由多到少,妙龄女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尚未婚配,不禁发出感慨:美好的青春就像这成熟的梅子一样,一去不回头,想要追求我的男子,不要错过良辰吉曰啊:最好现在就来吧,我就等你开口了!后人以“摽梅”比喻女子出嫁应当及时。以“摽梅之年”代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亦作“标梅”、“摽有梅”。
京剧《拾玉镯》第二场,孙玉姣:“摽梅期已过,见人面带羞。”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鬓似愁潘:
潘,指晋人潘岳,字安仁。有时被简称潘安。美男子,书传记载很多。《世说新语•容止》记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就是长得漂亮,又善于作出种种表情姿式。“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莫不联手共萦之”,就是说一群女子牵连起手来挡着他缠住不放。刘孝标为《世说》注,引《岳别传》:“岳姿容甚美,风仪闲畅。”他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为河阳令时,在县境内遍植桃李花,爱美至此,人称“花县”。他三十二岁时初生白发,自称“始见二毛”,赶紧写进自己的赋作中(见《秋兴赋序》)。这种星星易老,愁成潘鬓的感叹,后来成为愁叹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的典故。
京剧《西厢记》第11场,红娘唱:“你害得他卧枕槌床不思茶饭,害得他腰如病沉,鬓似愁潘。”无名非无名,山水本知音,来去皆是客,相逢只在心。  
闻弦歌而知雅意

《群英会》
周瑜 (白)我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左传》:
       师旷,字子野,晋人也。生而失明,然博通前古,以道自将,谏诤无隐。或云,尝为晋太宰。传其于乐无所不通,休咎胜败,可以逆知。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競,多死声,楚必无功。已而果然。至于鼓琴,感通神明,万世之下,言乐者必称师旷。
  始卫灵公将之晋,舍于濮水之上。夜半,闻鼓琴声,问左右,皆不闻。乃召师涓问其故。且曰: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明曰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因复宿,明曰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即令师涓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听。平公曰:曷知之。师旷曰:师延所作也。商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平公曰: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平公曰:此何声也。师旷曰:此谓清商乐者,不如清徵,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角,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听之将败。平公曰: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风至而雨随,飞隋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然则琴者,乐之一器耳。夫何致物而感祥也。曰治平之世民心熙悦,作乐足以格和气,[被过滤]之世,民心愁蹙,作乐可以速祸灾,可不诫哉。世衰乐废在位者举不知乐,然去三代未远,工师之间,时有其人。若师旷者,可不谓贤哉。及夫乱久而极,虽工师亦奔竄,是以挚干缭缺之俦相继亡散。而孔子惜之也。
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
一称雷首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行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杀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词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矣,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京剧《二堂舍子》中刘彦昌唱:“那伯夷出午门无有踪影,那叔齐也出了后宰门;首阳山前冻饿死,留得美名万古存。”
青山京剧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