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活动现场] 【官】【现场报道】1.19【美食中国】第18期:饺子 记者:邂逅52320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0 于 2017-1-21 21:25 编辑 + X# \7 D2 T3 _
* D$ j4 E! B4 H1 D/ ^9 c
VV时报
* z* X' Q6 B( ?* [) P! ]; |$ j& b( b& ?

3 ^& k  f2 @! H/ v# w( q+ g- Y  J
【美食中国】第18期:饺子* R. P* {  n; g: F+ r
.
5 x, _0 p2 r, \7 H! x时报记者:邂逅
9 `/ h! u) {8 e& J# F2 Q* o1 E新闻来源: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
" w- r8 y5 h$ K. d$ |) Z! x9 w7 F- w
  

201701~1.JPG

8 Q5 F& S/ s! Q, Q
      时报2017年1月20日讯 2017年1月19日晚八点整,VV官方宣传部策划主办的经典栏目《美食中国》,将在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房间开播,VV娱乐社区《美食中国》栏目惊艳登场,黄金强档,现场直播;周四晚八点《美食中国》第18期:饺子 将带你走进美食世界中。《美食中国》栏目宗旨在于通过每期一道美食,把中华五千年流传的经典名吃介绍给广大的美食爱好者,为大家提供最全面、最详细的美食信息。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精美的图片、逼真的音画、多样的形式,为您详尽介绍每道美食的历史、流派、烹制、名店等,让您在咫尺之间赏尽天下美食。这里是美食爱好者的园地;这里是烹饪大师的摇篮。" C. |4 `# V0 x0 r0 Y" t
  

% u+ R, Q' |9 Q' D8 d' e! {

QQ图片20170120072100.jpg

QQ图片20170120072109.jpg

QQ图片20170120072127.jpg


) S- G# N% X* d) V: K' j* ]/ g4 z* f1 P    当晚八点整,栏目主播顺歌 半首歌走上当晚的视频舞台,为本期栏目主持开场。本期主播为大家介绍饺子。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
- \6 F! S  L7 t1 A! @# h
3 ?( c8 x& U6 Z( a9 j  g5 ]" `- P

QQ图片20170120072135.jpg

QQ图片20170120072209.jpg

QQ图片20170120072218.jpg


# F% D( H  N. G. d; p  {    时间的车轮飞转,转眼到了北方的小年夜了。小年也好,大年也罢,我们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美食——饺子。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之一,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在东北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足见东北人对饺子的喜爱。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南方有些地方过年时会打散鸡蛋后加热做外皮包上肉馅称之为蛋饺。
) A( E9 N( L; u- X1 G- V3 O) ]/ J1 |

QQ图片20170120072225.jpg

QQ图片20170120072235.jpg

QQ图片20170120072243.jpg

: L/ j! y) Q0 X) y4 ]  s5 k$ |0 \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3 O4 D7 s+ Z7 \4 E5 X' I
, w6 ~# _' e2 X; O; G+ g6 r

QQ图片20170120072253.jpg

QQ图片20170120072301.jpg

QQ图片20170120072309.jpg


3 {( m3 f# f2 L6 G; \    相传饺子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7 M6 T! r; R- w1 g! i
/ ?: R" i$ ?, B& y: O5 f

QQ图片20170120072320.jpg

QQ图片20170120072335.jpg

QQ图片20170120072345.jpg

6 X# b8 u& ^8 ]" B6 L
    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栏目组准备了大烟花、水晶会员、红色VIP送给关注栏目的朋友们。
$ k0 W9 D8 o1 \1 x
  a5 r' [& @/ Z+ I
; L* x; z# L( w. ]) d( x- m. [8 H

房间路径

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

房间ID:601185

0

4 Q9 M' ?/ M. H* C9 k1 A, a  d/ B

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娱乐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G% z0 @2 s: V. S+ [# m4 {

【责任编辑:52320】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QQ图片20170120072355.jpg
9 |  a+ w1 a; A( E  P 邂逅.jpg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