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黄浦江上无名英雄:走进上海滩“水上蛟龙”部队

分享到:
  【环球网军事报道 记者 刘昆 特约记者 冯来来 马超】新年伊始,黄浦江畔寒气袭人,但江面上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种船只川流不息,在岁暮天寒之际,环球网军事记者走进了武警上海总队浦东新区支队船艇大队,跟随他们一同在黄浦江巡逻,倾听他们的故事。
  乘着巡逻艇在江面上执勤,第一感觉就是寒风刺骨,而让人意外的是,在甲板上瞭望的战士们,却穿着单薄的军装,如一棵棵青松般屹立不动,面对记者的疑问,舰艇大队指导员王光余解释到,如果穿上厚重的大衣,会影响到对船上设备的操作,在遇到突发险情时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为了更好的维护黄浦江的安宁,官兵们毅然咬牙在寒风料峭中站岗执勤。
  实际上,这只是这支有着“水上蛟龙”的武警荣誉部队的微小缩影,从1992年9月份成立以来,这支英雄部队参与了6次重大抢险救灾,救助落水人员30多人,还接待了俄罗斯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的军方代表团参观,在有力保障黄浦江安全的同时,展示了上海武警的威武形象,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代表人物。
  士兵中的专家,专家中的士兵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这是三级警士长、浦东新区支队舰艇大队机电长周茂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严肃的外表下,藏着的却是一颗一心为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炽热真心。作为一名有着18年军龄的老兵,周茂辉从入伍伊始就坚持自我加压,约法三章:不闲谈、不打牌、不游戏,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钻研大量船艇专业教材,同时向驻地附近轮渡公司的老船员讨教,精研业务技能,做到了对多种舰艇机电设备的每个元件都烂熟于心,即使蒙着眼睛都能“一摸准”,不查资料也能“一口清”,被战友们钦佩的誉为“士兵中的专家,专家中的士兵”。
  谈到周茂辉多年军旅生涯中的体会,接待意大利外宾的经历最令人难忘,2008年9月25日,意大利国家宪兵队司令员在上海访问时,专程要求参观船艇大队。当天,船行驶至黄浦江中心时,水中杂物突然堵住了冷却管道,导致发动机水温急剧升高,随时有熄火的可能。这让官兵陷入两难境地:若要是此时熄火停航,势必影响到附近水域的交通安全;若使用单轨动力驶回码头,不仅行驶不稳,更会影响部队形象。千钧一发之际,机电长周茂辉纵身跳进机舱,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手伸入的冷却管,并以准确的判断和熟练的技能,第一时间排除了阻塞物。冷却管温度近90摄氏度,周茂辉的手被烫得红肿起泡。被问起当时的想法,周茂辉只有一句话:“军队形象重于个人安危。”
  不顾自身安全,勇救落水百姓
  既然在黄浦江上巡逻,就少不了与江水打交道,多年来,舰艇大队的官兵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视作首要任务,涌现出了多位舍己为人、挽救群众生命的典型人物,现役舰艇大队技师张晓、前舰艇大队战士刘少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6年3月,一名男子在黄浦江渡船上跳江轻生,危急时刻,时任一级士官的张晓奋不顾身跳入江中,冒着自己也被溺水者近乎疯狂拉扯的巨大危险,凭借自身过硬素质,将男子救起。
  2010年9月,一名女子从渡船上跳船轻生,当时正值黄浦江退潮,江水湍急,女子瞬间被冲到离岸边五六十米元,听到路人呼救的战士刘少超第一时间手拿救生圈、身穿救生衣跳入江中,在抓住落水者后,因江水湍急,几次游向岸边都被冲散,危急时刻,刘少超不顾体力消耗过大,沉着冷静的抱住落水者,顺江水流向游了200米,利用南浦大桥桥墩和岸边的缓流地带,奋力游向岸边,在战友们的协助下,成功救起了落水女子。
  结语
  每日乘坐巡逻艇游弋在浦江之上,看似风光旖旎,饱览上海滩景色,可只有在船艇上工作生活过的官兵才会体会背后有多少艰辛的奉献与付出,夏天时机舱温度高达60多度,经常是全身湿透,冬天时又低至零下几度,手脚冻麻是常事。
  忠诚铸就使命,使命见证忠诚。每一次水上救援抢险处突,都有船艇大队官兵奋战在一线的身影;每一次重大活动的背后,都有船艇大队官兵为盛会的举办构筑起的一道水上安全网;每逢节假日,船艇大队官兵就会加强巡逻等级,为维护黄浦江水域安全而默默坚守,正是由于舰艇大队官兵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才有着黄浦江的风平浪静,才有着上海人民的幸福安宁。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