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消失中的潍坊古城 (二) 心茗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9 于 2012-9-13 02:04 编辑

     21.八支旗杆底:这个名字恐怕是潍坊最有趣的地名了吧,其实就是金巷子的别称,因为陈风翰修改府第后又在门口竖起八支旗杆,有可能是生怕别人家看不见。有点儿耍酷了!所以这条街又被称为“八支旗杆底”。      
      22.辘轳把子:老潍县念辘轳为乌辘,这条巷子在鸢飞大酒店的后面,也就是现在的友谊街附近。推断应该从形状上起名吧,这条巷子是不是跟个乌辘把子一样呢?  
  23. 南大街:在泰华东、南。也有一处好吃的和乐铺。  
  24. 增福堂:在今三中附近,现在好像是小区名,他的由来我没弄清楚。  
  25. 五道庙:在今人民路与爱国路交叉口西五十米,关于“五道”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铁狸子、黄鼠狼、貔(皮)虎子之类的五个“灵兽”,我查了一下资料,“五道”即为五道将军,传说中管人生死、福禄、寿限的神君,跟阎罗差不多,如今庙中还供奉几座塑像,每有初一十五日,就有一批老太太老爷们前来烧香磕头,香火很盛。曾经有个南方的高手,说要投巨资重修五道庙,号召世人捐款,后卷巨资化成神仙,不见了踪影,骗了若干善男子善女人。听说现在五道庙要改成商业步行街,也有老百姓提出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状元胡同的建设。潍县状元曹鸿勋曾经为五道堂仙师庙题对联一副: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  
  26. 关侯庙:有两处,一在十笏园西北角,供奉关二爷的,孔融与刘备帅兵破寇时曾点兵于此,郑板桥曾在此庙书匾额:一节臣延赤帝符,是宋代所建。另一处在东北关壕沟外(西城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北岸上,保安街小学附近,即今天的少年宫附近,曾大片植有葡萄,郑板桥常来此处游玩,老和尚住持恒彻就常与板桥品葡萄。1970年的时候还有残址,现在变成了和平路。   
  27.文庙:每个地方都有文庙,也就是要崇文,那就要供奉孔老夫子了。它的位置在现在的东风大街老槐树(潍州剧场对面)。因为前面是孔子的棋盘,所以就是这条棋盘街的由来了。民国时附近有县立文庙小学。   
  28.雅庙:潍坊的庙宇很多,这一座是尼姑修行的地方。   
  29.北极庙、南极庙:北极庙在西城城墙东北角上,南极庙在西北角上。   
30.武昌庙:在西城城墙西南角上。   
  31.东岳庙:这是一座较大的庙宇,但是问起上年纪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位置,我考虑应该是“岳王庙”,应该是供奉东岳帝的,岳王庙的位置在芙蓉小区西南角,南月河的南边,现在胜利街南关工行的西北。当时潍县有一位康熙的监生叫做于适,他在东岳庙上题匾曰:“发育万物”,当时郑板桥来潍县后于适已经去世,郑喜欢到处题字,唯独不敢在东岳庙题字,说:“我不如他(于适)”。   
  32.鸳鸯庙:位于潍县东三十八里的宋家双庙村,在一座埠顶上,有两座,一座是龙女庙,一座是河平王庙。   
  33.柳郎祠:在距潍城东南五十五里的柳毅山上,与鸳鸯庙相距约三十里,原先山顶有庙,庙外有松树五百株,现在早已辟为农田。郑板桥有诗“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的诗句。   
  34.文昌阁:在西城东南角,是清朝康熙年间举人于泽、廪生刘潢等建。供奉神仙文昌帝君的。郑板桥曾书《文昌阁记》,刻石嵌于文昌阁壁。阁前在乾隆十五年添建魁星楼(四角凉亭,里面俗魁星像)。这就是老潍县人讲的“魁星点状元”。   
  35.状元桥:西城东南角,文昌阁下面就是。这座桥是一座三孔石桥,南北向,驾驭城南护城河上,民国二十二年改建,建国以后拆除,现在的地址在百货大楼对面的白浪河广场,也就是原先的老潍坊影院。   
  36.西关王母宫:在西关,具体位置需要前辈指点。  
  37. 孔融祠:与关帝庙相邻,让梨的孔融和关羽是好朋友,孔融曾为古北海(今潍坊)郡令,后被曹操所杀,孔融的儿子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名人名言,刘备曾经来潍救过孔融。  
  38. 旧县衙:旧址在今向阳路潍城公安局,是郑板桥上任潍县令七年的办公居所,旁边有申明亭和旌善亭,东南角有土地祠,大名鼎鼎的“东莱首邑”石坊就立在堂前,后设刻有“北海名区”的大门。该址于1984年前后全部拆毁,荡然无存。前段时间我逛十笏园,发现该馆存有潍县县衙的旧照片,非常欣喜。  
  39.预备仓:在今城关派出所附近,街名唤作预备仓街,当时县衙设国粮仓库三座,分别是预备仓、常平仓、盐义仓。常平仓位于县署内,共十间;盐义仓在县置以西,六间;预备仓盖仓房六十九间,这三间仓库共存粮食三万一千石。  
  40. 西北炮台:当时修城墙时在它的四角各设角楼和炮台,所以由此推之,也就会有东南炮台,东北炮台和西南炮台,但是西北炮台的名气最大,传说中在平寿湖西,在北门大街与福寿街交叉口附近,需要上年纪的老潍坊人考证,为县城的防御工事。  
  41. 北马道:在李家街附近,城墙根下。“马道”是旧时军队巡城遛马的通道,环城之内有东、西、南、北、四条马道。城里的就直接称为什么什么马道,东关的就在前面加上“东关”两字。所以你知道了北马道在那,你就知道其他马道的位置了。
42. 十六园:十六园就是潍县的十六座著名的园林,其实潍县城里的私人园林不下三十多处,特点是面积不大,都临近居住的宅院,我说的这十六座是比较有名的。“ 潍州原是小苏州”,不骗人的,潍县自古园林多,城内七处、城外九处,南园、半亩园、叠石山馆(东大街城墙根)、绿野斋、易园、颐园、十笏园、城外有西北三里的柏园、城东南三里的复园(草庙子,领袖华城对面)、城东三里的黄叶楼(在人民医院乐道院附近,虞河南岸)、城西北六里的艮园、城西三里的绿萝山庄、城西十里的自怡园、城西南二十五里的莲花别墅、城北二十里的杨家别墅、城西北三里的齐氏园。其中柏园、复园离城较近且园景最佳。现在,南园变成了南园小区,颐园变成了小区,复园在现在的领袖华城对面,草庙子,早拆的差不多了,自怡园变成了公园。齐氏园就是现在的齐家庄,有的我连一面之缘也未曾有。  
  43. 铁佛寺:石佛寺在城南,按现在来讲的位置是在中百街南宫和乐对面,当年苏东坡先生遇雪曾经夜宿在此。 曾供有一尊铁佛,后被安置在十笏园园内。   
  44.东明寺:在县城西十四里,现在的位置在外商投资开发区考家村北,历史悠久,为后晋年间所建。  
  45. 万印楼:里面有十钟山房,在三中东南,不冗赘述。  
  46. 郭味蕖故居:颐园小区对面,三中附近,郭味蕖先生是故宫博物院古画研究员,大师级的美术家,建议你们其看一看。   
  47.永乐大戏院:位置从北下河李家街往南走,附近有一口水井,系谭资九所创建(谭资九还在潍县建了一座很大的妓院)。谭氏吹拉弹唱、书法草篆行隶无所不精,当时谭请名角来潍演京剧,马连良、程砚秋等来为后都喊谭资九叫“哥哥”,足见这为人士的社会地位,同时谭资九也创建了自己的京戏班子,捧红了潍县当地的角儿。永乐大戏院的门联上大书:“永丰坊前,百尺楼台平地起;乐游原上,几声歌板遏云行”。一双联语,隐含唐明皇梨园旧事,趣味津津。   
  48.中华大戏院:潍县南坝崖(现潍坊百货大楼处)有一家中华大戏院,将名字改为“兴亚剧场”,从名称的变化可见电影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白天演京剧,晚上放电影两不耽误,但往往是晚间人比白天多。   
  49.潍县大戏院:京剧在光绪年间传入潍县,潍县在1929年的时候在胡家牌坊街建起“潍县大戏院”,邀请当时著名的外地名角儿来潍演出,好不热闹。  
  50. 小黄楼:驻潍日军司令部,在向阳路老商校院内,是侵华日军在潍县的司令部,也是许世友将军的办公所在,为潍县丁氏所建,前两年改为红楼茶馆;现在仍然住人,保存相当完好,只不过外墙由原来的黄色改成了红色,可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潍县的古建筑已保留不多,多数是后人考察复原的,但已失去原物的风味,还保留的部分只为告诉后人它曾有过的辉煌.物是人非是时光最好的杰作。
     
文字抒情http://space.mvbox.cn/6949742.html

时报副刊★雪歌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