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消失中的潍坊古城 (一) 心茗

分享到:
       潍坊在唐朝乾德三年设潍州,明洪武九年改为潍县,老潍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它是被白浪河一分为二,是少有的双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河西城里的城堡形状像龟(中间高四周低),河东东关的城内形状像蛇,龟蛇应玄武之意。河西建置悠久,潍县城的城墙创于汉代,系堆土夯打而成,明末时为防御清兵改为外部砌石,城墙上设炮台二十八处,垛口一千六百处。城门有四座:北为望海门,南为安定门,东为朝阳门,西为迎恩门。西城(城里)的街道以大十字口为中心,有大小街巷四十八条。城门上都建有城楼,用以了望,即为谯楼。明清时期的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潍县西城城墙周长九华里。因为建城墙需要大量的土方,所以就地取材,附近取土开挖,于是就在城内的四角形成了许多大湾,比如说荷花湾、蝴蝶湾等等。在城外形成了宽两丈,深五尺的护城河(老百姓叫月河),到1948年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山东兵团解放潍县时,东城城墙的高度是七、八米,西城城墙高十二、三米。东城城墙在清咸丰以前是土城,咸丰后创建三合土城。东关城内街巷繁多,有九街十八巷之说。商业集中地以东门里大街为主。【走遍中国】第12期:风筝之都将走进我的家乡潍坊,非常高兴,将我从父辈们口中听来的,史料中记载的古潍坊资料一一整理补充。
     
   提起潍坊的古建筑,我们不得不提郑板桥,因为郑喜好游山玩水,瞻仰古迹,又喜欢在古迹上题书匾额或碑文,我在以下的叙述里一一介绍。同时还要提一提他写的两首诗:第一首是: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第二首是: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从这两首诗来看,在潍县生活了七年的郑板桥可以说是对当时的潍县的生活场景和经济概况是非常的熟知的,他非常公正的说出了“潍县”当时勘比“苏州”的势均力敌的实力。像是我们常说的什么绣花女、铜炉匠,多少织布机之类的,都是反映出了当时的商业繁荣,同时像沙滩潍县大集人山人海也是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在我看来潍县还能跟苏州相提并论的原因是“园林多,庙宇多、牌坊多”分布四隅,名胜古迹甚多,我们一一细看。   

  1. 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里,向阳路潍城公安局西,现还有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写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墨宝,曾有演剧楼一所,演剧楼上挂郑板桥书“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潍坊博物馆),我去过十笏园看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怕它风化,是块顶级的文物,但是碑身已经涂满的黑墨,想来是经常做拓片的原因吧,搞得不像是原来的样了,但能够保存下来就好。听说有人要重修城隍庙,过了很长时间未见动静,不知是真是假。又听说城隍庙附近要进行规划,把附近的老居民区拆掉,只留下城隍庙,然后在拆除的地面上建造新的居民小区,真要这样的话,潍坊的老民居建筑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2. 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东,东风街北,北下河,2000年的时候还有,现在荡然无存,已被阳光外滩压在了底下,替换了它。顶了它的位置。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  
  3. 状元胡同:在今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清末民初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全中国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文化大***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无一宗。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如今该巷荡然无存。  
  4. 大十字口:在今向阳路与东风街交叉口,离潍坊县衙旧址不过百米,古代潍县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店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胜,曾经云集了张三包子,时麻子肉火烧,等等好吃的面食大店。呵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CBD了。另外如今大十字口也是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所在。(潍坊郊外最高海拔在仓南街马良冢子附近)。   
  5.小十字口:在大十字口以南,布政司街与向阳路交叉口附近。  
  6. 十笏园:是如今保存最好的古宅园林,在今胡家牌坊街中段。关于它的介绍不必冗述。  
  7. 郭宅街:郭宅街其实是一个笼统地说法,郭氏是潍县的豪绅大族,其中郭芸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尚友是户部尚书,现在的郭宅街多少有些偏移,曾为潍县四大家族(丁、郭、陈、张)郭氏家族世代院落所在,《潍县志》曾记: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同时郭宅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建筑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此处原先也是潍县田氏的宅邸。如今古宅再也看不见,郭宅街物是人非,全部改为了小吃一条街。   
  8.胡家牌坊街:知道城隍庙肉火烧的人都知道这条街,去过十笏园的人也都知道这条街。潍坊现在以石坊命名的街巷现在只有这一条,其实潍县城里共有三十多座牌坊,造型美观,妙就妙在其形状各有不同。但是不存下来的牌坊一座也没有,这些东西在文革时期绝对通不过,所以你就看不见。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受了电视里节目的影响认为是不是潍县胡家出了一位贞节烈女?不是这样的,潍县胡氏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仍然是名声显赫:胡家住的这个地方属东北镇,住在这里的有个叫胡琏的,胡琏是明朝奉直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他的儿子是胡邦佐,也就是十笏园早期的主人,胡邦佐是刑部郎中,胡琏的孙子叫作胡绍第是北直隶的知县,胡琏的曾孙子是胡行知是永年县知县(在河北,属于邯郸)。这胡家四世连续做官,而且政绩都很昭著,所以在明朝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的时候,朝廷就恩赐“四世坊”的牌坊立在了胡氏居宅的街东头,所以这条街就唤作“胡家牌坊街”。想象当时能够连续四世做官都出政绩的,恐怕中国从政历史上为数也不多吧!  
  9. 布政司街:在潍坊三中东,向阳路西东西向。以前设置行政划分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行省制,明初的时候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后来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就称为“山东布政使司”,但是老百姓仍然称作山东省。直隶布政吏郭熊飞曾在十笏园住过(在丁善宝购得之前)。
10. 海道司街:“海道司”也是一种官职名,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始设,是为了解除当时的海禁而设的。在今星光国际和泛海大厦西,此处曾有三贤祠,里面供奉着对潍县有功的三位知县,周亮工(守城有功)、赖光表、郑燮(即郑板桥),所以叫做三贤祠,后来又加上了一位,叫做林士俊,原先的时候只供奉周亮工,所以叫做周公祠。曾为潍坊小餐馆一条街,如今因施工影响,海道司去了一半,现在还有一民国四合院,已是破败不堪,前边的高楼已经把他给挡住了!  
  11. 米市街:在亚星桥东,白浪河东岸,图书馆门前即是,南北走向。曾为东关卖米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最近看泰华城的三期规划,我看城墙也要扒一半,这条古街在所难免其厄运。  
  12. 鱼市街:在北下河李家街村中,东西走向,曾为东关卖鱼的集市,也就是鱼店阁,老潍县的谭姓居民多居住于此。听说世纪花苑二期要建,估计这条街也要倒霉了。  
  13. 李家街:既是村名又是街名,街成南北走向,从四平路佳乐家仓库门往北走,一直通到福寿街,现在早上还有早市,多是附近居民买菜卖米之类的活动。   
  14.东关西马道:好多人都知道它,弯弯的石头拱门,都快成了潍坊的形象代言了,可是上面有一棵树直插进去,对建筑物不好,为了和谐,我们还是把这棵树挪到别的地方去,别叫它死(锯掉或砍掉)。只是最近听说靠着帝景湾的西边也就是城墙根要修一条公路,从福寿街通到东风街,如果真是这样,我看我快要哭了!最后的老东关民居仅存的北下河永远要消失了,他们招谁了?!仅仅因为他们破落、是棚户区,与周边高楼大厦不协调吗?是谁跟谁不协调呀!全是高楼就真的是进步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15. 三元阁位于奎文区东关鱼店街西首,亦称“绿瓦阁”、“鱼店阁”,即关侯庙,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清乾隆年间重修,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市2000年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仅有的门券也岌岌可危。前几年,市区文化管理部门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历史的见证人陈正宽先生也曾在媒体上呼吁过,但至今未得到落实。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谭玉梅建议市***责成有关部门抓紧抢修。结合旧城改造,搞好规划,本着对文化遗产进行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其保留阁子原貌,从而形成和白浪河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近期可责成有关部门先将门券上方的大树加以清理,做一下临时修缮,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文物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建议对今后凡是列入重点保护的文物,落实责任单位,拨付专项资金,定期进行修缮。   
  16.木市街:在今南关南园小区中间,南门菜市场北,南北走向,卖木头的集市。  
  17. 水巷子:在向阳路老商校南,属于芙蓉小区,东西走向,多灵韵的名字啊,可是现在没有了味道,全是中介、小吃摊,怎么也看不出是巷子来!
18. 针巷子:在电信大楼东,银海恒基对面,哈雷西侧,南北走向,一听这条巷子就窄的很,犹以它的和乐闻名潍坊。   
  19.豆腐巷:从福寿街北下河李家街往南走,具体在哪里不清楚了。应该是个做豆腐的地方吧。   
  20.金巷子:城隍庙小区城隍庙后,翠竹园小区的南面,东西走向。因为这条巷子的北面住着陈风翰,陈风翰在清朝嘉庆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到了广东做官。于是家中就翻盖府邸宅院,当时张灯结彩,金碧辉煌,老百姓一看整条巷子都这样,于是就称作金巷子,应该也是个铺张浪费的典型吧!   
   
文字抒情http://space.mvbox.cn/6949742.html

时报副刊★雪歌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