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经典栏目] 【官】【现场报道】8.11 《美食中国》第七期:汉中凉皮 记者:爱无声52320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0 于 2016-8-13 23:34 编辑 " }, a' U0 b( g% v  g

8 Y2 K4 H8 N+ U- t: P! y' WVV时报
  c& e, ^2 ~+ X' ]& S+ Q0 q


9 H% g! C+ Y' M《美食中国》第七期: 汉中凉皮

.

时报记者:爱无声& }5 V3 T- K* ?6 o" U
新闻来源: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

.

201608~1.JPG

.' [8 g3 n, @+ f7 }' |
    时报2016年8月13日讯 2016年8月11日晚八点整,VV官方宣传部策划主办的经典栏目《美食中国》,将在VV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601185房间开播,VV娱乐社区《美食中国》栏目惊艳登场,黄金强档,现场直播;周四晚八点《美食中国》第7期:汉中凉皮 将带你走进美食世界中。《美食中国》栏目宗旨在于通过每期一道美食,把中华五千年流传的经典名吃介绍给广大的美食爱好者,为大家提供最全面、最详细的美食信息。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精美的图片、逼真的音画、多样的形式,为您详尽介绍每道美食的历史、流派、烹制、名店等,让您在咫尺之间赏尽天下美食。这里是美食爱好者的园地;这里是烹饪大师的摇篮。% \! s5 a  f/ K) N: e
.
$ ^6 b5 ~+ F5 W) U

主持.jpg

1.jpg

.3 o" C/ K9 j, w* O) O
    古老传说$ x* b6 q7 V% o& h* D
    据传汉中面皮起源于公元前231—前213年的秦始皇鼎盛时期。《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描述汉中面皮的起源有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时,汉中当地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姓朱的农民,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细的粉末,又过筛罗后,再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子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他带着面皮子和纳贡的人来到秦镇,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面皮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制成的面皮。后来在他逝世的汉中地区农民家家户户都有蒸面皮的石磨碾子等器具,方便制作这一美食。又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米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叠式竹蒸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如面条,曰为“面皮”。还传据《汉中日报》载,相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曹操部下用船押运粮食途经褒河,阴雨连绵,河水暴涨,一船大米被淹在水中,三日过后,河水下跌 ,整船大米被水浸泡的无法运走,曹操部下将押运看管运粮船只的士兵打的死去活来 ,当时给军营做饭的衡志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暗流泪,一则不愿让士兵挨打,二则不能让贵重的大米白白浪费,经过一夜苦思冥想,第二天把侵泡的大米磨成浓米浆,加上适量的白糖,在竹笼里蒸成米糕馍,切成方块给士兵吃,一举成功,衡志四大喜,又将浓米浆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竹笼里蒸成薄皮,切成条状,调入盐、醋等调料,使士兵吃后大喜 。没有来得及做的就晾干成粉,用时再加水调浆做面皮。一船浸泡的米消除完 ,衡志四觉得曹操部下不问青红皂白毒打士兵,不知那一天会轮到自己头上,便告别军营回到故乡城固县上元观。几年过后,家乡连遭洪水,衡志四无法生计,便想起了他在军营作面皮的事,便借债设制了一套竹笆笆等工具,在上元观做起了蒸面皮的生意,久而久之,人们也用红薯粉、土豆粉、面粉单独蒸或相互混和蒸制面皮获得成功 ,以后面皮遂开始在汉中流传。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小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
* l5 Y) v& Z; b. J
.
- v( d. l' z2 E5 K

2.jpg

3.jpg

.! H! `! s5 j2 D& U& s
    味型口感
5 n' @( a) j; {. Q- ~
    软糯香辣是汉中面皮的主要味型及口感。因为是大米制作,热食特别软糯。在味型上,汉中因地近川渝,故辣味是主角,但每家面皮店又都有自已独门的油辣子制作秘方配方,变化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有各自不同的拥趸。汉中市十县一区的面皮各自有各自特色,有的在油辣子制作上下功夫,有的熬制独门调味水,有的在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来改善口感,追求不同口味口感的方法不而一足。配以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胡萝卜丝等垫在碗底,和面皮同时调味,爽脆感和软糯香辣在口齿舌尖碰撞,让人更加欲罢不能。汉中本地人人称各种面皮的配菜有一个专用词,叫作“底蔹子”。在汉中,城固面皮、勉县面皮、西乡面皮、洋县面皮、镇巴面皮等各县区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总的来说,有特色的汉中面皮好吃不外乎有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绝招(Konw-How):①油辣子,这是面皮最最最关建的元素,各家都有自己的绝招,制作时一般不让人参观,油辣子不但讲究配方,还讲究火候和各种调料加入次序。有时就算你知道配方,但不知制作决窍,做出来的也还是大不一样。汉中面皮的油辣子,几可达单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度了。② 调料水,有的多达几十种中药熬制,令人叹为观止。③ 米浆中加入其它淀粉,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例如,加入红薯粉(本地人称苕粉),面皮呈浅灰,或浅黑褐色,可以更软糯但又不失筋道。也有加入蔬菜汁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面皮的颜色和营养。
; e0 T; t! C2 J7 L3 s; c
.
5 S) O2 c2 h! M9 k2 k

4.jpg

5.jpg

.2 e$ x+ p6 J2 H7 k6 S* D
    套餐搭配( c' O& z* `# d. K  y, [4 @3 ]
    常和面皮搭配同食的是汉中另一名小吃:菜豆腐,这种搭配是当地早餐主角。此外,也常与花生稀饭、浆水拌汤、锅贴、核桃馍,茶叶蛋,菜豆腐汤等搭配同食。①陕西关中、河南等地的凉皮一般是用面粉洗出面筋后制作,且一般都配有面筋同食,而汉中面皮多用米浆制作没有面筋。汉中面皮在家庭制作中也有用面粉直接调浆蒸成的,但不洗面筋,和凉皮口感觉完全不同,而且这种在汉中当地叫“面面皮”,特别多加一个 “面” 字以示区别。②口感上汉中面皮更软糯,关中、河南等地的凉皮更有韧劲儿;汉中面皮对辣椒(油辣子)更为讲究一些。③汉中面皮热食在当地流行,最受欢迎的吃法也是热食,而关中、河南等地的凉皮普遍为凉拌食用,没有热食的。④热食时汉中面皮切得较宽,而关中、河南等地的凉皮没有热食的习惯普遍较细,窄。外地人初到汉中常大惑不解:明明是米做的叫“面皮”,面做的反而叫“面面皮”?其实,这除了和它诞生时的原料有关外,还和汉字简化有一点关系,汉字简化时将表示脸面的“面”(独体字)与面条的“面”(左右结构,麦字旁)进行了合并(类似的还有,皇后的”后“与後面的”後“在繁体中原是2个不同的字)。汉中面皮中的“面”字最初和原料并无关,而是指原料的形状,和胡椒面中的“面”字含义一样,面皮是指由“面”而成皮。汉中当地方言把很细的粉末一律叫“面面”、“粉粉”或“灰灰”,例如,把面粉就叫“灰面”。这可能和“郑人南奔”保留了较多上古语言习惯有关。类似的小吃还有同为陕南的【安康蒸面】,和汉中面皮中的“面面皮”相似。

, X" A$ ]8 F4 p3 [.
$ t& f$ P+ Z2 O$ p! G

6.jpg

7.jpg

.9 D5 ^; ^1 V* t/ v; P
    制作方法
+ J2 h( g# g! E" c  c    汉中盆地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盛产稻米,素有“西北小江”,“鱼米之乡”之称。汉中面皮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提前将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后磨成米浆,调至浓稠合适,然后以特制的面皮锅锅刷上油,舀适量米浆倒入,置滚水中,稍蒸便熟。提出面皮锅锅,凉水中隔水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便成了,家庭多用此法。凉水中隔水略浸是为了蒸好的面皮同面皮锅锅分离,多蒸几张后,如无粘连,就可不用。用蒸笼蒸时一次可制作出多张面皮,舀适量米浆分别倒入每层屉布,摊平,叠放好蒸笼,旺火一般2-3分钟即熟。面皮店多用此法。将面皮抹上少许菜籽熟油防粘连,叠折后用刀切成条状。热面皮现蒸现切现调现吃,一般切得较宽。凉食时切得较细。原配料主料:大米(浸泡后磨制成浓稠合适的米浆,上笼蒸成面皮)。配菜: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胡萝卜丝、黄瓜丝等。调料: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有的面皮店还有独家熬制的调料水。油辣子是面皮最最最重要的调料,制作步骤大至为:将菜籽油烧至沸腾冒烟,稍凉,无烟后将油倒入容器内,然后再向热油中加入面皮特制调味料和辣椒面搅拌均匀即可。火侯以辣椒面不变黑,色焦黄为最佳。最好用未脱色原榨菜籽油。面皮特制调味料配方如图(仅举例),和辣椒面比例是的1:5。辣椒面不宜太细,太细容易焦黑,且口感不佳。也可在辣椒面中加入适量白芝麻增香。汉中面皮蒸笼,面皮店用,一次可蒸多张。1. 面皮蒸笼,或者面皮锅锅(也称面皮锣锣)材质:铝合金、镀锌铁皮、不锈钢、竹木。2. 石磨(手磨子),大米打浆机,均有市售成品。产量:大米打浆机每小时可以加工生产约50斤浸泡后的大米,手磨子多。

9 e. z6 Q- p# j.
. ?! i& S0 E: r- n; h

8.jpg

9.jpg

.
- k6 y: Q0 C1 M1 h. D- I/ e7 L  f
    民间评价
/ y" C  u" _1 Y& n7 ]# G    汉中面皮,是陕西南部汉中地区著名特色小吃。相传始于秦汉,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当地多热食,称热面皮儿),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时令小蔬,口感软糯,香辣。不需即时食用时还可以晾干后油炸食用。也有烩,炒等吃法 汉中面皮一般采用米浆为原料,偶尔也有以面粉调浆(当地称“面面皮”)或在米浆、面浆中混以其它淀粉制作的,未强调“面面皮”的均为米浆制作。“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之一早在2008年以前,就有媒体开始将汉中面皮列入“中国十大经典地方早餐”之一。与之同时列入的南方早餐还包括武汉热干面、上海的糯米团、宁波的汤圆、长沙的米粉、重庆的酸辣粉等。“汉中十大入围文化符号”之一2014年,由汉中市委宣传部倡导组织的“汉中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汉中面皮虽然未入选“汉中十大文化符号”(汉、古栈道(石门栈道)、龙岗文化、拜将坛、张骞、定军山、石门十三品、朱鹮、汉调桄桄、汉中仙毫),但是入选了“汉中市十大入围文化符号”(古汉台、汉桂、旱莲、武侯祠、龙亭侯蔡伦、李固、张良庙、江神庙、午子山、汉中面皮)。“汉中风味小吃四绝”之一。汉中面皮是“汉中风味小吃四绝”之首,其他三项分别为菜豆腐、浆水面、粉皮。2010年,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汉中面皮”列入汉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7 ~# D0 t: x/ u/ d- N.
, O4 o, Z+ X8 S0 T3 v

10.jpg

11.jpg

.
; W! ], J$ M) E  C$ f

房间路径

VB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栏目直播间[电信]

房间ID:601185/ r1 G. a8 F4 \( Z
3 d' M* C# }8 a# ~$ t


1 t$ T/ y* ]7 g6 y2 F


/ e" Z) |0 a* p5 O& r: e& l( z2 G6 b7 z0 l$ Z. h$ c4 B  W7 ~9 s* S6 c% B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娱乐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责任编辑:52320】

选择回归是因为有所留恋!

QQ图片.jpg

选择回归是因为有所留恋!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