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特色推荐] 【官】【特色推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锦州 记者 爱无声-52320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20 于 2015-11-13 08:10 编辑 6 Y) u  [9 O7 g% ?5 B* o
0 g  ?1 f1 Y+ H. D4 i' M
VV时报+ C0 q1 ]; \: P- X5 B, K. u

1 H; {' H7 C. a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锦州4 m& S" F0 x+ ^/ p! G; }$ o$ L
——【走遍中国】第153期随想


1 N8 g/ R, R! D% b

时报记者:爱无声
. K& v5 H  Y* N$ X. Y新闻来源: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活动演播大厅[电信](601888)


/ E2 k8 s9 ~  A( y: r

片花.jpg


2 e2 t- c4 m, q; s$ M- Q    时报2015年11月12日讯 如果你去锦州旅游,有一个地方必须得去,这就是: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一个很重要的战役史料:《锦州之战》。锦州之战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锦州之战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就让记者与朋友们一同聊聊锦州的战略要地问题。锦州地处关内外咽喉要冲,北镇辽西故道,南扼辽西走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F; ]0 }: }8 b  x* O% c' X
3 {6 Z3 e, X5 A' R, f) y$ W

片花1.jpg

conew1.jpg


. w. @$ I7 L% \+ p    地处渤海辽东湾北岸的锦州,战略地位的确立与辽西走廊的形成密切相关。辽西走廊是指西起山海关沿渤海湾东行,经绥中、锦西(今葫芦岛)至锦州,东西长约 185 千米 ,宽度从一二千米到十几千米不等的狭长地带。它是渤海辽东湾西海岸与松岭南麓之间形成的一条天然的通道。在这条傍海之路没有开通之前,人们多走辽西故道,辽西故道傍渝水(大凌河)延展,从山海关外北行绕道营州(朝阳)折转锦州北境通行,当时辽西走廊虽未开通,沼泽难行,但连接关内外路程较近,却是出奇兵之处,成为古代军旅要途。公元前 664 年,管仲辅佐齐桓公发兵救燕,北伐山戎,军旅驰行,正是这条傍海陆路。此即《管子·小匡篇》中所载,齐桓公当年“败胡貉、破屠何、刜令支、斩孤竹”的来往之路。公元前 222 年,燕国太子丹为逃避秦国大将李信的追杀,也曾走此路。他沿海岸而行,先到桃花浦(今兴城菊花岛),然后又乘船经葫芦岛、大笔架山,进入了辽河口逃到衍水(今太子河),而后被燕王喜杀死。他所走的这条路,在《资治通鉴·后梁记》中记述说:自榆关(今山海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方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这是辽西走廊西段的初始阶段。到了汉代,从西汉元帝时开始至东汉末的 200 年间,由于渤海湾(古称北海)地壳运动造成渤海大海侵,《汉书·元帝纪》载:“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侵,流杀人民。”这样一来,辽西傍海的陆路就中断了。( J4 Q" t4 W; t, W7 u
2 C) V* m  H2 \! M- l

conew2.jpg

, O  q- l% `! g: \# H+ \
    东汉末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时,原打算走傍海近路袭击乌桓,但傍海路仍积水成泽,“浅不通马车,深不载舟船”,又恰遇夏季多雨,山洪阻路更无法通行,他只得率兵出卢龙塞,经滦河北上到达柳城(今朝阳境)。由于傍海一线地区人烟稀少,沙碛遍地,灌木横生,交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隋唐时期,隋炀帝和唐太宗父子多次发兵辽东征讨高丽国,其陆路都是出山海关后转北行到营州(今朝阳),再经义县、过闾山而去辽东的,避开了辽西傍海线。由于交通不便,唐初在今锦州境内只设几个军事防务组织——守捉城。后来,随着辽西走廊的海浸平复,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 年)将燕郡守捉城升为军城,置镇安军加强防护。907 年辽国建立后,频频发动进攻中原的战事,将俘获的大批汉人安置在辽西地区。公元 926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为临海军节度使州,下辖严州(今兴城南)、安昌县(今葫芦岛北),永乐县(今锦州老城区),实际上管辖辽西傍海一线。锦州的正式建立,说明随着辽西傍海线人口的增多和州县村镇的增加,这条傍海而行的交通走廊已基本开通,而锦州就恰恰位于其咽喉要冲,可见,辽代统治者在设立锦州时,就已认识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943 年,辽军一举攻陷开封,俘获后晋出帝石重贵群臣。辽军北撤时,驱使后晋出帝、太后、皇后、皇子等一群人北迁,其路线为:由幽州(今北京)出发,过平州,出榆关(山海关),沿傍海路到锦州,从锦州北行到海北州(今义县七里河镇开州村),再经北镇乾显二州,直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它有别于汉唐以来出卢龙古塞北行营州的大凌河古道,开辟了汉魏海浸平复以后,辽西傍海交通走廊通往关内外的新的陆路干线。公元 1021 年(辽圣宗太平元年)又在今绥中前卫设来州归德军节度,下辖来宾县(今前卫)、海滨县(今兴城境)和 3 个刺史州,即隰州(今兴城)、迁州(今山海关),润州(山海关西)。在锦州西又增设了神水县、永和县(均在今葫芦岛市境内)。到辽代中叶,辽西傍海走廊已正式形成并开通,锦州的战略地位也随之得以确立。
9 d4 [4 i  g: Z5 Y0 l1 D# H) P. t" ?! B# I) j1 S) J! L

conew3.jpg


) T3 v/ C5 s/ L1 R9 G    明朝末期,明、清以锦州、宁远为战略攻守的重点,展开了长达20年的争夺辽西的战争,充分展示了锦州扼塞天然、雄踞辽西、兵家必争的战略地位。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割据辽东,年号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经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大金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仅一年左右时间,就接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70多座城堡,建都沈阳。1622年1月,努尔哈赤率兵渡过辽河,其主力5万多人首先攻占了西平堡(台安),转而进占广宁城,随后又进攻义州,仅5天时间接连攻下辽河以西40多座城堡。后金兵沿大凌河东岸设兵驻守,将明与后金边界推至锦州、松山一线。明兵备佥事袁崇焕在辽东总经略孙承宗的支持下,构筑了以宁远、锦州为重点的辽西防线,并增加了宁远的守备兵力。 1626年1月初,努尔哈赤统11万大军西进。兵不血刃占领了大凌河、塔山、连山诸城堡,23日兵至宁远城下,欲一鼓而下。努尔哈赤写信诱降袁崇焕,遭到了严词拒绝。 24日后金军5万兵丁环城围攻,明军将士奋力抗击,城上11门红夷大炮(葡萄牙大炮)猛烈轰击,“又从城上投枯草油物及棉花无数,须臾地炮大发,土石飞扬,”一连数日,后金兵不能攻入城内,且死伤惨重,努尔哈赤也身负重伤,只得于1月27日 撤兵回沈阳。8月,努尔哈赤去世,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年号天聪。第一次宁远之战,明军获胜,后金兵失利。( _+ z' g; r* m/ x& z9 g; Z  l
2 S1 ^( x5 v- c; u1 b, y* X2 ~

conew4.jpg


6 a; U! K$ \+ E4 w) E- ^: s. B    1627年(后金天聪元年),皇太极为血洗努尔哈赤在宁远战败之耻,带其倾国八旗兵15万多人再次向锦州、宁远等地进攻。5月11日 ,双方在锦州城下商谈议和,但未谈成。随后,皇太极下令攻城,明军誓死抵抗。明守军3万人在总兵赵率教指挥下,三面反攻,连连苦战。援军由总兵满桂率领在连山附近与后金兵展开大战,后金军不支,遂停止对锦州的攻击,转向宁远。在宁远城外,后金兵遭遇到祖大寿、祖大弼的勇猛抗击,皇太极损兵折将,于 6月5日 败退沈阳。此次锦宁之战,亦即第二次宁远之战,明军守住了锦州、宁远城,而后金军再次失利。1631年,皇太极又亲自带兵围困大凌河城 3个月,此间双方交战数次,最后以大凌河城守备祖大寿开城投降而告终。由于明军对锦、宁、松(山)、杏(山)等城池防守严密,后金兵一时难以攻破。于是,皇太极采取了稳扎稳打,逐次围进的方针。一方面对明辽西守军进行长期围困,另一方面采取迂回战术,从喜峰口、洪山等长城诸口突入蓟州、昌平、宣府、大同等地袭扰。但毕竟远离后方,兵力有限而站不住脚。自大凌河之战后,经过十几年积蓄 , 势力日强。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640年,皇太极就决心集倾国之力,夺取锦宁防线,打开山海关,突破进关内的最近通道。所以爆发了1641年8月至1642年3月的明清松锦大战。这次大战,明清两军参战总兵力35万人,清军20万人,明军15万人,进行了为时7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成为清统一东北,进军关内,夺取明朝政权的战略决战。松锦大战展开之初,清军一部分加紧围困锦州,另一部分在松山、杏山之间阻击明军援军,企图打下锦州。而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却率6万重兵在松山城外扎下7座大营。清兵几次出击均失利并丢失三个旗的驻地大营。清太宗皇太极闻讯后,立即调兵遣将,亲自带领骑兵,昼夜驰行,来到松山齐家窝堡。随后将八旗主力调到锦州、杏山之间,挖壕筑垣,断绝明军由宁远向锦州的运粮通道。8月20日,清军一天就挖了三道从松山至海边深8尺、宽1丈的长壕,将10万明军包围其中。粮道被断,明军一片恐慌,几次出战,均打败仗,军心涣散,争相逃遁。松山一战,明军被斩杀5万多人,溃散 6万余人。总督洪承畴等率残兵万余人退守松山城。到1642年2月,城中粮尽,副将夏成德约清兵攻城,城破后,洪承畴被俘,100多名明朝官员被杀。松山一战,明朝“边兵”主力被歼,锦州城中的明军更加孤立。1642年3月8日 ,被围困一年的锦州守将祖大寿带领7000人再次向清军投降(他于大凌河之战投降后金后,留下儿子做人质,带随从返回锦州,明崇祯皇帝还是诏其镇守锦州)。锦州沦陷,使明朝经营 20 年的锦宁防线全部崩溃。4月21日清军又攻陷了杏山、塔山,辽西地区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山海关以北,辽西走廊一线门户洞开,大大加深了北京的危机。 1644 年 3 月,李自成农民政权攻克北京。4月,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清军。随后,清军大举入关,夺取了全国政权。
( b0 D0 f9 i: r% W. p! I1 U7 F" h
7 \( a/ q. f8 z- Q/ i- L9 [

conew5.jpg


# Y' L1 I; A% k( t% g) K" S2 P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辽西人民揭竿而起,纷纷组织义勇军进行抗日。以锦州地域为活动中心的辽西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并以其人数之多,声势之大,在东北抗战史上独树一帜。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辽西后,派一个师团的兵力长驻锦州,并成立伪锦州省、锦州市,伪省、市、县各级行政机构林立。日伪统治者以锦州为中心,加强对辽西人民的政治压迫与经济“统制”,加速了对辽西资源的开发掠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军以长春、沈阳、锦州为东北防御的重点,派重兵防守。 1948 年,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时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第六兵团部及4个军(九十三军、新八军、新五军、五十四军)14个师共15万人,防守义县至锦州、锦州至山海关狭长走廊地带,并以主要兵力驻守锦州、锦西,保障其关内外水陆联系,为沈阳、长春提供补给基地,并准备在危急时由此向关内撤退。中央军委和**主席于1948年2月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和“以主力南下北宁路,首先攻克锦州”的指示。不久,又详细指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同志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同时又指出,攻克锦州是全战役胜利的关键,要求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所作的战略决策。他以深邃的目光洞察了攻克锦州这块战略咽喉重地对全局的牵动作用及其不可估量的影响。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以优势兵力,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锦州守敌10万余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高级将领被俘。锦州攻坚战役的胜利,实现了**的英明决策,扼住了东北国民党军的咽喉,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范汉杰被俘后说过这样的话:“锦州犹如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贵军夺下锦州,恰好象从中间折断扁担,使东北与华北分离,棋着历害。非雄才大略之人,不敢作此贸然行动”。作为原国民党锦州守将被打败后做出这样形象的比喻,再一次展示了锦州地理位置的重要。锦州的名字已经和辽沈战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锦州自古以来所独具的战略地位不断地得以传承。
* [9 d+ E/ v) t6 q' M
; V1 D7 M# N, r$ K8 c. W, T

conew6.jpg

房间路径
- p1 b- ^+ V( p; _
VV官方活动-官方活动-VV官方活动演播大厅[电信]

房间ID:601888


) |* @# u* ]( A0 ^! ?8 ~, K


$ \' Y  r! {6 }( m; O0 d
" _% E, e1 D- ]9 G' h+ b
/ k# a4 t! v0 ^* n2 h2 K( \/ `6 W' r9 ]/ C( C: I

' D" p1 U. s- P- O3 s, F0 C7 ?7 x$ K. i6 g( |+ e. g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视频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责任编辑:52320】

选择回归是因为有所留恋!

QQ图片.png

选择回归是因为有所留恋!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