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活动现场] 【现场报道】月到天心 皓澜中水 时报记者:沙虎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13 于 2013-12-4 09:22 编辑
; d  G$ j2 j2 Z$ p: q- @
# m% m1 M2 |& j7 q) eVV时报
' e3 [- \7 B6 F; R0 _! M+ N, c


8 j( U2 ~3 L% H! h8 s( K/ b. z月到天心  皓澜中水
. x9 F) K" E) \  k. L
——皓澜中水老师朗诵讲座《月到天心》' N. E9 w# q! E' @  @
时报记者:
  B1 k  D* c1 `$ E1 V* i; |8 m8 E+ R新闻来源:朗诵艺术 -> 朗诵文学 -> 十月枫朗诵之友 (611502)

8 `" A0 g* q" j+ r8 e

1.jpg

. M3 [. ?( ^1 S9 S' v. r
   VV时报2013年12月2日讯:公益朗诵讲座为您的朗诵艺术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提高朗诵艺术水准,共同学习探讨朗诵艺术魅力,vv社区朗诵艺术主题区十月枫朗诵之友房间系列朗诵讲座如期开播。皓澜中水老师在十月枫朗诵之友与您共同学习《月到天心》,作者:林清玄,聊友自由麦序。# G4 N) Q$ k, k) X; R, J7 ~6 }

( `& m$ y1 s- }+ `) J- u

2.jpg

. {- T( w6 h  X  Q$ G. m2 J

- p( ?/ Y3 e- {1 Z    皓澜中水老师将与您共同学习《月到天心》,作者:林清玄,文章及参考配乐已上传《十月枫朗诵之友》威盘,大家可以在房间博客及威盘下载练习。
) [/ p0 z  u& }% P7 g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空灵流动、飘然脱俗,清新、流畅,给读者以心灵的洗涤。他是位虔诚的佛门弟子,他的具有佛学气质的散文,独树一帜。佛学与美学的相遇,形成了他散文中唯美的基调。他笔下的小人物大都笼罩着一种柔弱生刚强、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和心香。学者楼肇明对他的一句评价颇为精妙:“林清玄能将如火如荼的激情转化为透明的溪流、洁白的瀑布那样,瀑布和溪流都没有高潮,它们的高潮即是它们整体的景观。”他的这段话成了名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7 b3 u- V$ f6 k/ `8 h' r" Y1 t5 ^

8 y, @) w7 q5 g! {  ~) g, e

3.jpg

4.jpg

6.jpg

7.jpg

9 Y7 J8 V- p0 a4 \% |# t: b/ S: t+ @
    北京时间晚8点,走进十月枫朗诵之友 (611502)房间,唯美的背景画面一弯碧水蓝天的月夜静香着诗情,有请冷凝、清凉、笑一一、冰雪、阿波罗、可儿、清幽致简等一一走上麦序,4 _/ P0 O2 r/ P5 Y% ]* }, A3 j
《月到天心》. t, s7 G/ \! ]/ _
作者:林清玄
. j9 T" A: I9 s/ C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 y( e6 G/ T5 B8 T& ?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R8 R6 @1 x2 f( s% m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 V  L& B8 A$ Q) P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 r' s- ]6 a. ]1 Z5 F% }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 x* r8 x! Z. t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头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 A$ ^! P8 w7 G" Z# L% k$ F, E2 r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R+ g5 V( a( ^( ]  直至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 s7 M- d( p3 s. x0 |* ~) k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 }# I3 Q" E) S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 q4 }8 G& \, w8 \; j* R- y4 P, l5 Z. r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J9 F0 J+ S& u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I3 U% ~$ k( z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9 r6 ?# r7 r% K! g: ^2 F9 b" W8 c) f
    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4 B4 g, D3 Q5 d& d7 M. b% i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9 ]' G4 x, w; f# O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 [" r4 m0 K0 }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5 ^7 T3 O: E& h' w- V: Z9 _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 x( I7 n1 g1 S  h3 e0 Y

- y! G' c) l. l! j( p

9.jpg

10.jpg


- Z4 _4 B' F  n: w* i
# l( k. s0 \/ Y8 ]( s5 K    今夜新老朋友欢聚一堂, 聚集网络朗诵名家,推动网络朗诵走向高峰,今夜春风和煦、群星闪烁、花灯初上,纵情美文意境,在这永恒与温馨筑成的圣地,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欢乐,用爱来感受温暖,敞开您的心扉,释放您的激情。携起手来共建十月枫朗诵之友房间,祝愿朗诵文学十月枫朗诵之友房间红红火火,引领朗诵时尚风潮。

0 C4 i# ~; j" p, w+ T2 m: j6 K  T( ?3 \# E$ q: Q
! o: T) P4 T! e6 J7 R

房间路径, c" m& Y( I7 u" M$ T! E& \. m
朗诵艺术 -> 朗诵文学 -> 十月枫朗诵之友   u) [3 @. [6 y& a" z( R# P
房间ID:(611502)

VV0E48~1.GIF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视频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 ^3 \, n1 G: z6 v2 C
【责任编辑  一凡】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