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醉眼解读网络音乐俗文化的泛滥 作者:顽石

分享到:
南腔北调不识东
众生怨恨不正统
-------醉眼解读网络音乐俗文化的泛滥
当下音乐经典的消解,音乐俗文化的泛滥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将音乐经典的消解。用拼贴、戏仿等方法解构经典来取得滑稽或娱乐效果。致使整个世界充斥着冒牌货形象,而非真实生活。一切都可以颠覆。
日下,一些歌喉动人的新星,在面对面时,却连音准都会出问题,也不必见怪,因为他是声卡里包装出来的歌手。近来流行网络歌坛上各种总评揭榜热闹得很,然而如此怪现状却并未见有所收敛,犹如歌坛上空挥之不去的一片阴云。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日在沪曾毫不客气地指出:如今所谓的原创中有几大异类:一为所谓扒手原创,一旦拼凑了几首成名作,就开始满天飞,到各个房间做新歌发布晚会、赶场子,观众听到的,大多是南腔北调。二为所谓原创歌手,嗓子本来就不行,一首歌从头到尾都唱好也难,但没关系,有录音切割技术给他(她)帮忙,唱段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起来。三是捧红歌手,网络有所谓不是你能不能红,而是音乐人有利就要你红,你准红。四是动辄自称原创音乐者,歌还没有唱顺溜,便急切地将一些个人的小感觉、小噱头拿捏成曲,在台上嘶声喊叫,观众一头雾水,自己却陶醉不已……
   
一些专家认为,再漂亮的外包装、再热闹的炒作都离不开一个基础———歌手本身是否具有不凡的演唱实力。80年代初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在沪录制《那就是我》时,因录音技术落后,无分轨录制设备,要求歌手和乐队必须一次完成,哪怕一个人出了点小错,也要从头来过,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那就是我》一气呵成,录完后很多乐手都被她的歌声感动得掉下热泪。反观时下歌坛,真正具备这种实力的歌手又能数得出几位!一些泡沫歌星不断被制造出来,歌曲成品甚至成了某些歌手粉饰缺陷的面具
对此,在流行歌坛发展多年之后,质问歌手会不会唱歌无疑是令人悲哀的,然而,网络歌坛的确到了要去芜存菁、挤掉泡沫的时候了。
眼中的海市蜃楼`丢掉了会笑的心灵_回到最终的起点,有眼泪也是因为有过美好而灿烂....

说的好极了

一为所谓扒手原创,一旦拼凑了几首成名作,就开始满天飞,到各个房间做新歌发布晚会、赶场子,观众听到的,大多是南腔北调

二为所谓原创歌手,嗓子本来就不行,一首歌从头到尾都唱好也难,但没关系,有录音切割技术给他(她)帮忙,唱段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起来。

三是捧红歌手,网络有所谓不是你能不能红,而是音乐人有利就要你红,你准红。四是动辄自称原创音乐者,歌还没有唱顺溜,便急切地将一些个人



太对了~~~~~
時報記者 靓 靓ゞ︶ㄣ℡

网络歌坛的确到了要去芜存菁、挤掉泡沫的时候了。

     时报副刊★雪歌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