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活动现场] 【现场报道】6.17只有医生知道︱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记者:原野【记】52346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46 于 2016-6-23 10:45 编辑 1 c( Z7 g' S) |6 _2 l. m
% S5 Y" g8 z; f$ B& R: _- p
VV时报
; a3 ?3 O+ n8 E! R! g0 w

3 G: n! s+ }5 J" R( f% Z

只有医生知道︱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 w+ h4 }* ]9 S; _# S
记者:原野: [3 e  G0 T) ?5 h) w2 I8 V
新闻来源:聊天大厅->官方专区 合作体验区 只有医生知道—东直门医院 667012

9 o+ {" @* r( `- a* J. e
图.JPG

  N' V7 H' j5 F

    时报2016年6月17日讯 夏季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夏季如何预防皮肤病的发生,今天,VV官方栏目只有医生知道︱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张云璧医生与我们一起聊聊季皮肤病的预防,让大家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夏季。也让家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与夏季相拥。
5 `  |! v4 A8 N


+ I6 G% h2 S! H: q! W! Y! ~$ @: q 1.JPG


% B& M% a, D, Q    【品牌栏目】只有医生知道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云璧分享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张云璧,女,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西医皮肤性病学一年。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基础,熟练掌握中西医皮肤科诊疗技能,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首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毛发保健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E6 i0 O! `9 p( k

; z6 P# ^) e( F4 l; r" N! f# L. {
2.JPG


% B+ b1 y: b$ Y: c5 P* N. D7 q    江南的夏天不是宁静的,阳光强烈,气候炎热,伴随着蚊子、苍蝇等各种昆虫的乱舞,不但易诱发许多皮肤病,而且还易使部分原有的皮肤病加重。夏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所以夏季尤其应积极预防皮肤病。好发及加重于夏季的常见皮肤病有:- R2 d8 N; w+ Z, |+ B; Z* _/ e
$ |  D6 u" l' v3 X. }8 y& ^9 j& q

3.JPG

& r' g) t+ k$ {# D. f3 a
    与微生物有关的皮肤病:主要为细菌性和真菌性皮肤病,如毛囊炎、脓疱疮、疖、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甲真菌病、叠瓦癣、擦烂性念珠菌病、手足口病、登革出血热、葡萄球菌性汗管周围炎及汗腺脓疡、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甲沟炎、鼠疫、游泳池肉芽肿、热带溃疡、疟疾、癣菌疹、血吸虫皮炎、钩虫皮炎、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蜈蚣咬伤、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蚊虫叮咬、皮肤蝇蛆病,隐翅虫皮炎、蛇咬伤、螨皮炎等。
  q- S$ p) ^1 f% z6 C2 s4 M

# }2 H. R, R4 z6 `' z/ d0 g6 H! {
4.JPG

0 X3 R, L) y4 ^2 V2 v; K5 I2 ?- z# u8 j
    痱子也称汗疹,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引起的小丘疹或小丘疱疹,自觉症状不重。汗疱疹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表现为掌跖、指趾侧面的水疱性损害,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常对称性分布,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有程度不一的瘙痒及烧灼感。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3 l! }" @7 z( s3 X: X" e0 E9 I. s

* x8 p/ b* G' q/ N# H0 \

5.JPG

! V) Z8 b- U7 {7 ]

    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7 N) B! E9 e1 A8 F5 o0 I' A


7 x8 B1 u4 [; v2 b; t- v 6.JPG

4 F6 t: X( q  P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晶形粟粒疹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2.红色粟粒疹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3.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4.深部粟粒疹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8 T9 |8 Y3 t0 b
, x8 y' Z# }) j: t

7.JPG

6 G0 g2 y" n9 m9 Z& j' X
    得了痱子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对于痱子的预防的方法有: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X& q8 L1 r1 S) J2 w

  
* {: E( W. z/ U0 I$ u: B6 i
房间路径

聊天大厅->官方专区->合作体验区->只有医生知道—东直门医院[电信]

房间ID:667012

0

& l8 l/ w; y0 ^6 p2 \' U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视频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应用>>>>

; ^+ J& z8 W) v1 F1 F
【责任编辑-52346】
房间截图.jpg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