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特色推荐] 【特色推荐】【艺苑茶馆】每晚9点 评书联播 记者:心茗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52313 于 2012-5-15 12:57 编辑 & F. x5 P9 \5 h" ?

6 ^# B- P& P+ H) z2 ZVV时报
+ I/ e3 K7 C% m) O* d* Y

【艺苑茶馆】每晚9点 评书联播

  

记者:心茗6 R+ I2 L; Z- x# ^' P. c
新闻来源:聊天大厅->朗诵艺术->综艺舞台->艺苑茶馆[网通](611382)

  

艺苑茶馆 2.jpg

  

      时报2012年5月14日讯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中国一种传统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 ,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 u# V; K. N8 T8 K/ O$ j  Q
   
  为了让朋友们欣赏到中国传统曲艺文化-评书,借助VV视频社区,用声音,文字,架起一个桥梁,再现有声音艺术的魅力,弘扬朗诵艺术和声音艺术,自5月14日起【艺苑茶馆】每晚9点 评书《官场斗》联播,欢迎喜欢评书的朋友们亲临,共享有声艺术的魅力。/ x* q5 l! S4 f/ L  [( w: v1 B( r
      以说书者的说法:评书起源于东周时期,周庄公是评书的祖师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 唐代出现了一种曲艺艺术和评书的表演方式相似,这种曲艺形式称为:“说话”。到宋代中兴时期。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在中国古典文学认为,“说话”这种表演的形式对明清小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说话”发展到俗说后表演方式与“评书”是非常类似的。比如评书中的开场诗,说话称为“押座文”。也有“且听下回分解”一类用句。当然,这些都影响了明清的小说。
1 ~. I5 G5 k9 C0 ?; c
      实际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他的老师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 x# G( H2 t7 P  }/ D5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书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给评书极大的生存空间。评书艺人又创作了许多新的段子,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文革结束,评书艺人又创作了不少段子,甚至也说几段外国书,比如《珍珠港》(书名《太平洋大海战》),还制作了Flash评书《白眉大侠》,但并不特别受书迷欢迎。现在,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评书专栏,部分电台更有专门的评书或故事频率。主要听众是老年人或出租车司机,评书仍很受听众的欢迎,其中原因除了本身评书喜闻乐见,还由于广播的局限。但一些评书演员担心评书会渐渐的消失,现在很难再看到年轻的说书人了。( A+ J( h: L# ^
     为了给朋友们提供一个学习和欣赏评书的机会,将评书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传承和发扬,网络评书名家汇聚【艺苑茶馆】,名家名段精彩联播。首期联播评书《官场斗》【连续一个月】,“摆砌末子,品茶听书”
  就来艺苑茶馆。

  

艺苑茶馆.jpg

  

      《官场斗》、又叫《满汉斗》、《金殿斗智》、《君臣斗智》,是“八大棍儿”之一,来源于长篇竹板书《刘公案》的片段,大约成书于道光年间。前辈相声艺人朱绍文(穷不怕)常说的《乾隆爷打江南围》,即是此段的前身。清末阎德山、李德钖(万人迷),对之又有较大发展,“可连说数日”。后经张寿臣及马桂元整理修改,开始定名为《满汉斗》。传至刘宝瑞、王长友、刘奎珍、冯立樟等人,对此段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 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评”、“叙”细密,幽默风趣,表情微妙,朴实无华,与同辈演员常宝堃、侯宝林名声并列,艺术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单口相声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甚为突出。
3 q8 I9 Q3 t+ h, l2 I      现在常见的有刘宝瑞先生的157分钟的版本(残版)即:市面上的第17回到第22回,殷文硕先生的29回(一说是30回)版本,还有一个刘宝瑞先生说的给太后上寿的《君臣斗》小段,陈涌泉先生也说过几个《君臣斗》小段,联播要讲的是刘宝瑞先生30回的完全版,该版本的目录如下:
# l' ]0 ~3 a7 f& e9 y3 B5 B  一、    讨封罗锅 6 U: u4 Q4 Y! |7 L$ S. g
  二、    赤背下楼 ! o# P2 s' e) @9 ~- u) x* P
  三、    巧写字贴
5 J: I9 |8 P4 Z/ p% C3 P  四、    观风听月
' u# |+ c. G- n: z5 D3 }- a  五、    当街拜客 - w3 ]: e% h9 j' f: Z
  六、    替兵讨赏 0 W4 \: h* u/ T, ^1 G; z
  七、    万蚁庆寿
- A# j+ k4 [7 o8 z  八、    出入生死
9 O0 e- E. h1 y# \  九、    和珅答题
) `0 I: S9 x+ \: j  十、    圣宴争鱼 ) v# o4 B4 }- u# d- D6 j% A$ x
  十  一、微服私访 # ~" M7 P7 P+ F; R- T
  十  二、反穿朝服 # H9 x2 a* J$ C$ K
  十  三、谐语贺号 ! U% T- b$ o, F- L& n
  十  四、铜仙承露 / |% V8 N/ J/ N- B$ C8 z4 m" J
  十  五、早朝撞轿 8 e7 a/ S# W* L
  十  六、惩治轿夫 6 {; E/ G( T2 q/ S3 Y3 n% d1 p* j
  十  七、打赌击掌
) N  v6 N6 p% B6 y/ T8 x% \& T  十  八、智参乾隆 ; u3 Z, `% j0 I. G5 ]( f
  十  九、弘历发配
( p: D8 G! `6 v  二  十、金殿定计
" m$ b7 c# Y& v3 N( \. u! r# B  二十一、奉旨送银
! X0 s0 e% r8 w7 ^: T  二十二、书房待客 & N: N" o. U0 u0 z. o
  二十三、棒打亲王
; j0 @# ~! y# E- b& L  二十四、官复原职 0 d' ~: f1 {" i
  二十五、张成装疯 & B8 w' ]9 |' h! B  I
  二十六、刘墉卖枣
2 @# S8 |7 p! x  X% g. t  二十七、午门收捐
! k* ]9 W  B# n$ h+ c( d9 K! {: v8 F" }  二十八、宝画医病 & C2 }# }" w5 B. e
  二十九、雨不进城 , Q$ q) m& U. t: \
  三   十、罗锅交旨

  

u=1168071168,2145182513&fm=15&gp=0.jpg

房间路径

聊天大厅->朗诵艺术->综艺舞台->艺苑茶馆[网通]

房间ID:611382

: U% s% j4 p* V, j

点击阅读《VV时报》更多访谈报道>>>>

点击下载VV视频社区最新版>>>>

点击这里开通“VIP”服务>>>>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活动>>>>

[责任编辑:一凡]

文字抒情http://space.mvbox.cn/6949742.html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